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惠普请三思!弃WebOS抛PC之锚,PC格局重塑或崩盘?

  转型:惠普成为IBM还是苹果特例?

  近日,随着惠普新战略的发布(放弃WebOS、剥离PC业务及并购Autonomy)引发了股价的暴跌及投资者们不满。为此惠普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和非执行董事长雷•兰恩(Ray Lane)在内的惠普高管已开始为这一战略调整辩护,称只有苹果成功整合了软硬件业务,而这只是一个特例。此解释一语中的,因为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苹果确实是唯一一家软、硬件及应用(加之云计算)完美整和的厂商。笔者不知道李艾科是否早就意识到了这点,还是最近的猛醒。

  因为就在6月的中国惠普峰会上,李艾科还称平板电脑市场大局未定,自己的TouchPad终会走向成功。但仅过了一个多月,李艾科的战略可以说了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成功非但不提了,还把这个曾经放言要成功的业务放弃了,不仅如此,捎带着还将目前仍在挣钱的PC业务也给剥离了,还要抛出100多亿美元买入Autonomy。李艾科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作出的这三个决定,似乎很能说明自己让惠普转型的战略,但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突然决定让一只大船掉头,这之中的匆忙和无奈想要遮掩相比也难。

  如果说放弃WebOS还有一定道理的话(尽管也是匆忙做出的),那么剥离PC和并购Autonomy则完全是一种非理性的无奈之举。就像笔者之前所说的,放弃WebOS充其量是反映惠普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失败,但后面的两个决定将决定整个未来惠普的命运。既然是向软件和服务转型,那么对手自然就是IBM和甲骨文,这也是业内公认的。而这两家企业是没有PC业务的。所以剥离PC业务,除了惠普自己说的因利润低外,甩掉包袱外,还要做到形似。

  从表面上看,惠普在剥离PC业务后,确实与IBM和甲骨文非常的形似。三者都具有软硬结合的能力。其实即便惠普不剥离PC业务,这种形似也是早就存在的。如果说,在硬件上(服务器、存储等)上面,惠普与IBM和甲骨文旗鼓相当的话,最本质的差别就是在软件上。这也是为何惠普要并购英国第二大软件厂商Autonomy的原因。按照业内的话讲,补足短板。惠普的这种做法无可非议,关键的问题是花掉100亿美元是否值得?据称惠普的这个并购价格是Autonomy年营收的10倍。这里不得不再提及惠普的PC部门,该部门给惠普带来的年收入接近400亿美元,即便是算上利润率(Autonomy的利润率远高于惠普的PC),但二者的利润率能相差40倍吗?如果不是,即便是惠普PC的利润率再低,其所获得的利润也要远高于并购Autonomy为其带来的利润。

  到此有人会称,惠普是从长远的基于与IBM和甲骨文竞争的战略角度并购Autonomy,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在软件领域的短板。没有问题,但从IBM和甲骨文拥有的软件产品线上看,惠普的100亿美元并购Autonomy的产品线只是弥补了与IBM和甲骨文所拥有的企业级搜索,而在重要的数据库、商业分析、中间件、协同整合等仍是空白。这让人不得不质疑惠普这100亿美元并购的战略价值,也凸现了惠普向软件和服务转型时可能面临的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与苹果竞争的窘境。什么窘境?

  

  这张图似乎又在暗示,惠普在转型中不但有很大短板,其并购也不得要领

  笔者认为,惠普之所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挑战苹果失败,就在于其在软硬结合上,相对苹果来讲,硬件不硬,软件又不软(WebOS的生态系统)。可以说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软肋。同样在今天惠普向软件和服务转型之时,软件不软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还相当明显。而并购Autonomy对此也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其实有业内分析称,从软件和服务的覆盖和互补性上看,SAP应该是惠普最佳的并购对象。而李艾科之前还是SAP的CEO,本以为惠普要决意转型的话,并购SAP是顺理成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惠普没有选择SAP呢?是实力不够?还是战略的匆忙?或是别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