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业的发展需要“点·线·面”同时发力
二、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共同进步
从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来看,国内与国外及台湾地区的技术差距都相当大。纪总表示,国外设备厂商在半导体领域数十年来沉淀的技术优势及品牌优势,使其在中国国内被接受和信任的程度都远远高于国产设备商,所以仅仅在芯片制造阶段赶上国际水平对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提升仍显不足,若要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全面进步,必须有优秀的前端设计及广大的后端使用群体。
在集成电路设计部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人才和技术储备。
对于人才回流国内,纪总说,“国外有着优越生活条件的技术人员一旦选择离开国外的优秀企业加盟到中国国内的企业则可能会面临一个自身技术与尖端技术差距拉大的风险,这个问题对走在技术前沿的研究人员来说往往是很难取舍的;二是国内技术人才的待遇问题。相比国外的研究与生活环境,国内仍有一定差距,这也会加大海外人才进入中国市场的顾虑。”
对于壮大后端群体来整体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纪总对OFweek电子工程网编辑说:“如果一个产品生产出来没有人愿意用,那么对产业的发展肯定是很大的打击。”对此观点,纪总作了进一步解释,“早些时候,许多从海外归来的技术人才用久了国外生产线的设备品牌,回到国内后,他们继续保持了这一使用习惯。”纪总表示,“但是近年来国内设备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情形有所改变。”
据介绍,目前随着国产设备商对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认识水平的提升,许多上述海外归国技术人才也更多的认识到了国内设备的制造水平,他们逐步发现国内厂商很多技术和生产工艺并不比国外的差,且国产设备由于先天的地利优势,能够更方便的与客户进行设备定制沟通与后期维护,这样使得这类客户能够逐渐接受并认可国产设备,并进一步乐于与国产设备商进行设备与工艺优化方面的沟通,从而进一步促进国产设备的发展。
集成电路的发展与提升依靠的不仅仅是产业链单一阶段的发展,上中下游的共同进步才能更有力地促进设备与工艺的发展与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设备商还是制造商都不可避免要面临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局面,而这需要国内同行更多的利用自身的优势、协同合作才能保证竞争的优势。
三、善于利用主场优势 全面提高IC产业竞争力
纪总认为,与国外厂商的竞争,国内最缺乏的是积累与品牌。
在过去十年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重心逐渐由欧美转向亚太地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集成电路消费市场,成为全球IC巨头鏖战的主战场,这就是国内市场的主场优势。
“在中国市场的主场,我们拥有成本、人工、运输与服务等诸多有利条件,所以设备价格成本相比国外竞争对手也有极大的优势。善于利用这个地域优势对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利好”,他向OFweek电子工程网编辑表示。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并且也已具备了一定的与国际厂商竞争的技术实力。只要善加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通力合作,中国的IC产业必然能迎头赶上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