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虎”时代终结 中国芯片欲转型
在紫光集团中,芯片产业以紫光国芯为主,云产业则以紫光股份、展讯为主。有消息称,赵伟国辞职后,于英涛将接替他成为紫光股份董事长,主要为推进紫光集团“云服务”战略的实施和紫光集团旗下“云网”战略的整合。于英涛认为“紫光公有云+新华三私有云”能够形成双轮驱动效应。这点也极为符合紫光集团短期的发展战略。
如果说早期对展讯、锐迪科的收购,发展重点落在智能终端芯片领域,这个战略层面上的行动还应包括与英特尔的签约;从控股新华三起,赵伟国投资的目光显然已经超出智能终端范畴,把重点放在了云端存储器芯片之上。
事实上,紫光集团战略转换的主要原因还是全球云存储需求在不断上升,据数据显示,这点从三星、美光以及SK海力士三大存储芯片供应商近年的营收状况可明显看出(具体数据可参考小编撰写的《2017年全球半导体行业Q4前十排名出炉 几家欢喜几家忧?》一文)。
中国芯片产业欲转型
谈及紫光集团,便不得不提一下国内另一大芯片巨头——中芯国际,根据中芯国际年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其28nm芯片量产的良率已经提升不少,在14nm制程工艺的研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比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的7-10nm工艺的差距仍有不小,但唯一的优点则是,中芯国际目前正在走属于自己的研发道路。
对于2018年,中芯国际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增长放缓,行业增长的动力转为由先进制程的高性能运算产品为主,成熟制程的竞争越发激烈,价格压力不断提升。目前公司正处于转型过渡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未来,公司将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先进制程与关键成熟工艺平台的研发,在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紫光展锐首席执行官曾学忠表示,紫光展锐在产品技术专利上和国际巨头还有差距,但这些年通过技术创新积累了优势,目前是国内唯一在全行业能够与国际同行全面竞争的企业,我们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优势。
近些年,随着资本并购阻力的逐渐加大,并购之路也越发艰难,而紫光集团、中芯国际等国内龙头企业在数次并购失败之后,纷纷转向走自主研发道路,但是研发真的有那么容易吗?要知道即使国家政策的红利不断加大,未来的研发道路仍旧遥遥无期,毕竟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
小结: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对国外依赖度依旧很高,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仍然占据着技术领先的优势。可以预料,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与机遇期。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