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操作系统死亡启示录

支付宝的客服被Uber客服“教坏”,一句话搞定用户:换个系统吧。

Uber和支付宝的“消极怠工”代表了广大应用开发商对WP的不满,甚至还出现过微软自家应用不首先支持WP系统,反而率先适配安卓与iOS的情况,这个操作连股东都看不懂。

事实上,不仅是App难以跟上WP迭代的速度,硬件厂商也很心累。

新系统不支持旧设备,对于OEM厂商来说是巨大的打击。而且,不开源的WP系统,让OEM很难作出针对性的定制,在用户端的体验并不理想,再加上25美元的高额授权费,导致众叛亲离,三星、华为、HTC、摩托罗拉、索爱纷纷知难而退。就连被微软“领养”的诺基亚,也放弃了最后一个WP手机品牌Lumia。

2018年底,微软宣布从2019年12月10日起停止发布Windows 10 Mobile安全和软件更新,并同时停止对相关设备的技术支持。

从2000年Pocket PC 2000跃跃欲试,到2019年底Windows 10 Mobile停止更新,微软尽力了。

这场移动OS的战役,微软整整打了20年。

若论终端,微软前期靠着号召力获得了几乎所有大厂的支持,后期也有诺基亚撑大梁。若论系统能力,微软在PC时代就已经证明了自己强悍的实力,并且拥有坚固的用户基础。

微软几乎没有输掉这场竞争的道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深厚的PC优势让微软走歪了。基于PC思路打造手机OS,一心想要把自己广大的PC用户平移到手机端进行无缝切换——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在屏幕尺寸、操作习惯、使用场景完全不同的情况下,智能手机OS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更何况,在面对安卓开源、iOS高体验的竞争下,收取高额授权费的微软还在任性迭代。

其实微软也不想任性,只是对手机操作系统的迫切渴望,让PC巨头焦灼于产品和技术,而忽略了生态的重要性。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几乎是所有死亡者的共同致命伤。

众生相

安卓成了,iOS也成了。

前者通过开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联盟,后者以卓越硬件和开创性的体验为基础闯出一条生路。

反观微软,既有系统能力,又有硬件伙伴,却最终败给了生态。

系统、硬件以及生态,对于操作系统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对于突围者来说,还要至少拥有一个足够高的长板。当这些因素汇聚在一起,合力共同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规模。

系统搭载于硬件之上,依靠硬件来触及用户,因此,硬件出货量是一个操作系统活下去的前提。

在这一点上,三星应该比微软更有机会。

2009年,三星就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Bada,用在了Wave系列手机上。作为当时全球出货量第二的手机厂商,三星这次尝试完全在情理之中。

Bada系统更换了安卓系统的“心”,但仍采用安卓的“皮”,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操作界面 TouchWiz UI,大概率也是为了降低用户转移成本。

用户是好上手了,但Wave系列的出货量并不足以打动开发者。

再加上,此时搭载安卓系统的三星Galaxy系列正火,应用生态也渐入佳境,哪怕是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三星也没有理由放弃安卓。

直到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供应商变成竞争者,安卓联盟的手机厂商就动起了寻找其他OS的念头。

三星放弃不温不火的Bada,推出了Tizen。

要说Tizen,就不得不提到MeeGo。iOS将塞班拉下神坛之后,诺基亚也开始研发更适合触控大屏的智能手机OS,并推出了MaeGo系统。后来,这一系统在2010年与英特尔的Moblin系统合并,改名为MeeGo系统。

第一款搭载MeeGo系统的手机诺基亚N9,一代神机,让很多发烧友至今怀念。

软硬件俱佳的N9曾被视为诺基亚重回巅峰的序幕,然而却被“猪队友”扯了后腿。

MeeGo刚问世没多久时,2010年出任诺基亚CEO的斯蒂芬·埃洛普就将MeeGo业务砍掉了。这位来自微软的CEO在叫停塞班、砍掉MeeGo之后,坚持不用安卓,力挺老东家微软的WP系统。

这一选择最终毁掉诺基亚的手机业务。2013年9月,还是在斯蒂芬·埃洛普的主持下,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随后他本人也回归微软担任要职。

但这笔收购在今后被双方都认为是失败的。斯蒂芬·埃洛普也被诺基亚支持者视为 “特洛伊木马”。

不过MeeGo并没有死。

MeeGo 的开发人员,后来创建了Jolla 公司,推出了Sailfish OS(旗鱼系统),这款操作系统在2019年7月底还发布过更新。

而MeeGo属于英特尔的那部分,与三星的Bada融合,成为了Tizen系统。

2012年2月,Tizen正式发布。

与市面上正在火热厮杀的OS相比,当时的Tizen系统绝对算不上成熟。为了拓展生态,三星通过举办应用编写竞赛,为Tizen打造了6000多款应用,但与Android、iOS百万级APP的规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当时就连微软WP也有24.5万个App。

2014年MWC,三星移动部门负责人承认,三星还要对Tizen的很多方面进行优化,以让它足够成熟。但之后却不见成效。

当时,安卓已占有八成以上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iOS则坐拥最大利润。开发者开始盈利,有了转移平台的成本。就连WP都回天无力。

Tizen的沉没,与三星没有推出一款爆款终端有很大的关系。

采用触控屏的第一代iPhone,和键盘触屏结合的安卓首款机型HTC G1,都是盛极一时的超级明星,也是iOS和安卓成功进入市场的关键。

回顾成事儿的智能手机OS,没有一款是冷启动,全都生在高位。

而三星当时的机海战略,只有Galaxy系列和Note系列可圈可点,其他都表现平平。三星更没有潜心推出过一款搭载Tizen的拳头产品,不足以打开市场,更不能激起开发者的动力。

没有开发者的支持,Tizen的应用商店里不仅缺少Facebook、WhatsApp之类的基本应用,连三星自家的S-Voice、Chat On、Milk、Knox等应用都缺席,又何谈用户体验。

可以说,在安卓与iOS寡头格局成型过程中,Tizen是最具代表性的反抗者。

在已有的安卓、iOS和WP足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智能手机OS的机会窗口正在加速关闭,这时候的突围者唯有重拳出击才有可能撕开一线机会。

但三星显然没有打开这样的局面。

当时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去我们曾经有一个研究Tizen的团队,但我解散了这个团队。我觉得三星Tizen系统没有成功的机会,微软WP系统也很难成功。”

一语成谶

在经历了长时间默默无闻之后,三星成了Tizen联盟唯一的成员。如今Tizen已经转战穿戴设备和电视。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智能电视在使用Tizen平台。

经过一番惊涛骇浪的拼杀之后,智能手机OS的海面趋于平静。

葬身这片大海的有微软WM、WP,诺基亚MeeGo,三星Bada、Tizen,黑莓的QNX,Palm OS,以及众多短命的参与者。

中国厂商也没有缺席。

2011年,国产手机厂商几乎全都采用安卓方案,阿里巴巴却在时任CTO王坚的推动下,推出了阿里云OS(后更名为“YUN OS”)。

安卓的利益和压力下,其他厂商选择观望。资金链出现困难的魅族成了阿里云OS的最大支持者。

2015年初,魅族发布了多款搭载阿里云OS的机型,并通过系统升级将已有机型的底层更换为阿里云OS。2016年4月,阿里云OS自称已拥有4千万用户,是世界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魅族失速脱轨,阿里也败走手机OS。如今,AliOS正在物联网领域焕发新的生机。

除了中国的企业界,政府主导的针对芯、屏、“魂”的突破也一直在进行。

1999年8月,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成功研发了基于自由软件Linux的自主操作系统——红旗Linux 1.0版。这是中国“魂”的第一次唤醒。

2001年4月,在倪光南院士的主持下,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块“方舟1号”CPU成功启动。这是中国“芯”的第一次跳动。

然而,有了芯和魂,缺少血肉的操作系统仍然不能生存。

鸿蒙发布当天,倪光南接受采访时曾总结当年的失败原因——红旗Linux和方舟CPU有一个“要命的问题”:在政府的激励下,当时研发出的金山WPS、永中Office、Red Office等国产软件均基于Linux开发,不能兼容微软Office软件,无法打开历史文件,也无法与Windows用户分享文件。

仅仅一个微软Office,就让红旗linux成了孤岛。

在政府主导下的操作系统突围,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要求企业配合研发软件,但这对于庞大的需求市场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行政命令无法获得用户,只有良好的体验才能拉来用户。庞大的用户是消费力的保证、是开发者进入的前提,而只有足够多的开发者贡献大量优秀的应用,才能为操作系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这几乎是个死结。

纵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生与死之间,一条泾渭分明的命脉已清晰可见。它不仅适用于手机OS,也适用于所有的操作系统。

只不过,因为手机有着最庞大的消费级用户,有着最难以撼动的市场化力量,所以这条线索在此显得最为深刻。

这一条分隔操作系统生死的忘川,名为“生态”。

得生态者得天下。

生态是让操作系统形成商业闭环、顺利运转起来的钥匙。在安卓和iOS的身上,这条路已经被证实。一旦生态得以建立,就能实现全产业链的把控权,进而稳固并扩大已有的生态。

生态既是前提,也是结果。

如今,安卓在各大厂商的优化下,已经日趋完善和先进。iOS的王国里,开发者可以获得最高的物质回报,同时投入最大的开发热情。

正向循环一旦形成,壁垒也就出现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