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狭路相逢,华为与BAT赋能“造车”有何不同?

虽然华为比BAT稍晚才入局智能汽车领域,但其智能网联汽车战略也非常清晰明确。从企业属性上看,BAT都是互联网大厂出身,在车载软件、车用,而华为则是依靠通讯设备起家,入局智能汽车领域,更注重智能网联汽车中的“网联”二字。

笔者认为,从华为智能网联汽车战略中,可以看出华为的几个发展方向:

1、华为要帮助企业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可以通过搭载鸿蒙OS成为华为全场景应用生态中的一部分,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与外界进行互动,实现车路协同、车车连接等目的;

2、华为要打造的智能驾驶平台与百度Apollo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取平台开放的方式,跟广大的部件提供商、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而不是孤军奋战。这样做的优势也很明显,进一步打破智能汽车产业上中下游的技术壁垒,实现产业生态互联互通;

3、华为坚持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车载电子设备的研发以及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的应用,也意味着华为的智能网联汽车战略会坚持以自研技术为基底,再往上推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完善。

迟到但不缺席,巨头“跨界造车”为哪般?

根据徐直军的介绍,智能网联汽车对人类社会、对汽车产业、对人的出行带来了五个巨大的改变:

1、智能汽车会类似智能手机一样,将成为持续价值创造的平台;

2、未来社会是拥有车与出行服务相结合;

3、手机的硬件生态与应用生态带入到智能座舱里面;

4、智能网联汽车应该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域控制器的架构;

5、汽车的安全观念要从传统走向可信。

从徐直军的话里不难发现,“造车”绝不是打造一个普通的整车单品这么简单。智能网联汽车还承载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出行服务等使命,作为新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能有效加强车、路、人之间的协同合作,已经逐渐成为成为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华为以及BAT来说,通过加码布局汽车产业,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智能化生态建设,实现海量数据互联互通,这或许才是他们“造车”的终极目标。

中国早已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随着国内通信、互联网巨头的入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价值将会得到更高提升。但“跨界造车”的行为,绝不仅仅是有“烧钱”就能成功,狭路相逢的百度、阿里、腾讯以及华为,谁会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