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A股,中芯国际的量产突围
晶圆产能是道难题
据行业数据,2019年中芯国际平均每月出货量为20.5万片,而台积电平均月产量为108.3万片。2019年,中芯国际共生产芯片515.3万片,台积电为1010万片。
月均出货量数据对比上,台积电的产量将近中芯国际的5倍;年度产量数据,台积电产量约为中芯国际的2倍。而在中芯国际早就成熟的28nm制程工艺上,良率上也一直未有很大突破。
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晶圆产能上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上的差距。不过,台积电毕竟是行业领头羊,中芯国际各方面数据逊色也在情理之中。
晶圆制程技术的差距,也反映在高端产品在总收入占比上。2020年Q1财报,台积电7nm制程工艺出货量占总收入的35%,16nm及更高工艺水平工艺占总收入的55%。而中芯国际仅有14nm的制程工艺高于16nm,总收入占比仅为1.3%,仍存在较大差距。
显然,和中芯国际相比较,台积电的晶圆制程技术在产能上更具有优势。2019年,台积电营收2470亿元,16nm及更高制程工艺创造营收为1358亿元,而中芯国际仅为2.86亿元。从台积电和中芯国际16nm及更高制程工艺营收对比中,半导体产业技术创造收益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技术研发上,产能提升也是中芯国际必须渡过的一个难关。而晶圆代工技术的进步,需要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和长期实践积累,短时间内很难有所突破。突破技术研发提升量产规模,才有希望抓住时机、冲破限制,这正是当前上市的另一层含义。
而在逼近摩尔定律极限的3nm制程工艺后,纳米制程工艺会进入技术瓶颈,这段时间会成为中芯国际技术突围的最佳时期。
3nm成最佳突围契机
在纳米制程工艺中,更高的制程工艺也意味着芯片上的晶体管更加集中,而晶体管过于集中会导致晶体管源极和漏极的沟道缩短,晶体管栅极的电流不能从源极流向漏极,更容易引发量子隧穿效应,从而使逻辑电路失效。
据业内说法,目前纳米制程工艺的极限在3nm。超过3nm后,量子效应会使晶体管失去开关的作用,进而使逻辑电路失效。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表示,3nm之后研发将会遇到极大的困难,预计会在2025年遇到技术瓶颈。
在3nm之后晶圆制程工艺的研发上,各企业将会停滞较长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将会是中芯国际追赶国际晶圆制程工艺水平的机会。
此次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目的就在于加快晶圆代工技术的研发脚步,力求在3nm极限制程工艺的机遇下追上国际半导体尖端水平。不过,晶圆制程工艺的技术进步是一个积累的的过程,中芯国际想要在3nm制程工艺的瓶颈期追上国际水平,仍面临很大的压力。
作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背负着国内半导体产业技术突围的希望。虽然前路艰难,但中芯国际仍必须负重前行,毕竟作为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代表,中芯国际已经退无可退。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