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MCU集体缺货,或是国产替代新机遇
前言:
2020年注定是缺货加价的特殊年份,半导体供需拉大,国内产能产量无法满足。在8英寸晶圆缺货后,这一趋势将逐步从显示驱动IC、电源IC、MOSFET、IGBT等路径蔓延,这导致车规级半导体MCU均已开始了缺货潮。
垄断大厂供货延期,国内IGBT供需差距拉大
长期以来,IGBT市场一直被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安森美等少数供应商所垄断,缺货涨价更是持续了较长时间,业内甚至一度传出IGBT供货周期延长至52周。
目前,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未来的3-5年内,国内IGBT产品设计和工艺制造能力会得到大力提高。
根据IHS预测,全球汽车电动化用IGBT模块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5%。但国内IGBT供需差距巨大,国产量仅为市场销量的七分之一。
目前,国内IGBT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客户正在逐步接受国产IGBT,国内IGBT的销量也在持续上涨。
虽然IGBT市场一直被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安森美等少数供应商所垄断,但随着国内IGBT市场供应紧缺情况愈演愈烈,交期一再拉长,国内客户除了下全款订单等待产品的同时,也正在逐步接受国产IGBT,培养二供,给国内IGBT厂商一个试错机会。
受疫情影响,原本采用进口IGBT的厂商也因为供货不足,逐渐导入斯达半导、比亚迪半导体等国产供应商。
预计未来五年IGBT行业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的增速中枢,其中新能源汽车在IGBT行业下游需求占比排名首位,高达27%。
去年全球IGBT市场超过50亿美金,其中车载IGBT约占1/4。
基于此,国内市场预计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驱动,未来五年IGBT市场规模增速中枢将在20%-23%的高增长区间。
预计2025年仅车载IGBT全球市场空间就将有接60亿美金,而在光伏风电和充电桩等其他市场带动下,IGBT整体市场也有望在2025年超过100亿美金。
此时,IGBT在国内市场的增长问题,并不在需求上,供给才是主要矛盾。
叠加政策、资金、人才多方面的扶持,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步。
庞大的本土下游需求+国产替代浪潮下,国内已经实现0->1突破的优秀IGBT公司,将迎来未来5-10年1->N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随着国内8英寸fab厂产能大幅开出,国内IGBT厂商在技术、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将更加具备竞争优势,国产替代的进程也必将加速。
扬杰科技推出多款6寸高压MOSFET、8寸中低压MOSFET以及IGBT产品,与现有客户产品形成配套;士兰微逐步建成8英寸生产线,并成功实现IGBT产品量产。
在国内众多IGBT厂商中,中车时代电气以及比亚迪半导体是为数不多采用IDM模式,且率先取得技术和市场突破的企业。
国内自主车规级IGBT的使用情况,规模最大的即是比亚迪微电子自主研发设计的IGBT模块。
在国内半导体厂商中,比亚迪微电子在2018年推出了最新的IGBT4.0芯片。
全球MCU集体缺货,国产化首当其冲
MCU成继驱动IC、电源管理芯片、MOSFET之后,又一出现涨价声浪的半导体关键零组件,日商瑞萨交期已经拉长至4个月以上。
由于MCU大厂意法半导体上个月在法国厂发生大罢工事件,导致产能短缺,加重全球市场MCU供应失衡问题。
过去MCU市场交期大约皆落在4—6个月之间,但随着意法半导体产能受罢工影响,订单开始移转到其他MCU厂。
不过当前台积电、联电及世界先进等晶圆代工大厂不论在8英寸及12英寸产能,以及大多制程皆呈现吃紧状况,因此使MCU交期开始不断拉长。
由于MCU国际大厂旗下工厂大多在欧美,随着欧美的疫情形势趋于严峻,MCU应声涨价:国外MCU出货价普遍涨两三成,有的甚至涨到一倍左右。
国内MCU涨价已至少两成,因为供应紧张,而料一少一缺,代理商的出货价格也紧跟着上涨了。
而由于IGBT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家国外厂商手中,这就很难满足全球市场对于IGBT的需求,以及不同应用所提出的定制化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国内厂商也都开始寻找国内的供应链。
国内每年的MCU市场容量达到400亿元左右,国产MCU目前总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产品也主要是聚焦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领域自给率几乎为零。
盛群、凌通、松翰、闳康、新唐等五大MCU厂近期同步调升报价,部分品项调幅超过一成。
MCU涨价主要由于产能错配以及低库存所致,在全球MCU持续缺货的背景下,许多终端制造厂纷纷选择使用国产MCU替代,有望给国内厂商带来机遇。
目前国内MCU主要企业有:
中颖电子是国内较具规模的工控单芯片主要厂家之一,在家电MCU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专注MCU产品集成电路设计,包括4-bitOTP/MASKMCU、8-bitOTP/MASKMCU、8-bitFLASHMCU。
华大半导体旗下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模拟IC产品主要供应商,目前正拟以5.9亿元购买锐能微100%股权,锐能微从事智能电表计量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其产品主要包括单相、三相计量芯片、控制类MCU及SoC芯片。
兆易创新是国内最大的MCU提供商,该项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东软载波是华为MCU芯片供应商。
纳思达自主设计的通用MCU芯片无论在产品特性上还是在生态体系上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已实现批量出货。
结尾:
由于新冠疫情在国内外不同步发生,今年出现季节间的供需错配、区域间的订单转移,近期半导体产业再度供需紧张,一方面是延续芯片拐点,另一方面更多创新应用持续增加。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