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业务梦想破灭,华为还能追得上联想吗?
当华为手机销量掉出第一梯队时,2021年被重点加码的PC业务,关注度和出货量同样大不如前。那么,华为PC业务还有希望追上联想吗?
作者 | 刘珊珊
编辑 | Cindy
面对没有退路的消费者业务,华为一度将做大做强希望,放在了PC产品业务线上。
近日,华为一口气发布包括平板电脑、商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在内的10余款智慧办公新品,以进一步加码PC终端市场。
“华为希望通过对PC产品线的进一步布局和深挖,弥补手机营收下滑缺失,但从目前来看,华为今年在PC业务上也相当艰难,在上半年掉出了第一梯队。”一位观察人士就表示,华为PC产品此前势头发展迅猛,其品牌关注度一度跻身业界前列,出货量去年在国内也一度位于前二,仅落后联想。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手机业务在2021年遭遇断崖式下滑,掉出第一梯队——这已为外界所熟知,但对同样掉出第一梯队,遭遇缺货、涨价等困境的PC业务,关注者寥寥。
根据市场权威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国内PC市场,联想同比增长31%,以560万台出货量占据40%的市场份额;戴尔同比增长32%,冲到第二位;惠普、华硕位列第三和第四——华为排在第五位,出货量仅为50万台,同比大降64%。
在全球PC市场,Gartner数据也显示,2021年上半年联想依旧稳居全球第一,市占率为24.1%。排名第二至第六位的,是惠普、戴尔、苹果、Acer、华硕,市场份额分别为20%、17.1%、8.5%、6.1%和6%。Gartner并未单独列出华为数据,而是用 “others”统计了其他所有厂商数据,合计仅占18.2%。
华为是因为PC大环境不好,导致业务下滑的吗?显然不是。Gartner就表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PC市场整体发展态势不错,创下自2020年开始追踪PC市场以来的最快同比增速。
无论下滑原因是什么,对华为而言都不是好消息。根据AI财经社此前报道,华为消费者业务内部多条产品业务线呈赛马状态,均希望在手机缺位之下,借机提升部门地位。其中,PC业务是华为重点发力产品之一。
对华为而言,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考验:当华为手机销量掉出第一梯队时,被重点加码的PC业务,关注度和出货量同样大不如前。那么,华为PC业务还有希望追上联想吗?
01
PC业务第一梦想破灭?
根据日媒Nikkei 此前报道,华为原本计划在 2021年成为全球第五大电脑厂商。如今,这个计划看上去已不太可能实现。
在PC领域,华为是一个后来者。第一次涉足PC业务,是在2009年4月发布“Mini 3801C”——内置三大运营商通信模块的定制版上网本。仅两年后,这款产品就和惠普、戴尔等其他上网本一样,命运走向终结。
上网本失败后,华为把重心放在智能手机上,并很快取得成功,但华为重返PC红海梦一直存在。2016年2月,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手机出货量首次过亿的华为,发布了传闻已久的二合一笔记本电脑MateBook,类似Surface“平板电脑+ 键盘”的结合,正式跨界进入PC领域。
在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减少10.6%,降至2008年以来最低点。当时,很多人对华为的这一决定感到困惑。几年后,华为PC与平板产品线总裁王银锋如此解释,华为消费者业务在手机、可穿戴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入PC行业能够使华为端产品形成体验上的互补。
在竞争日渐激烈的手机市场下,华为的确需要一款“跨领域”产品来奠定华为生态。对华为而言,布局PC业务的“野心”显然不止如此。
“华为迟早要做到 PC 领域的第一。”时任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EO,被坊间称之为余大嘴的余承东向来的余承东,多次在不同场合立下这样的KPI——或多或少地,指向了“不仅要在手机领域把联想干趴下,还要在PC领域超联想”的目标。
在2016年,这些大胆言论并未让华为产品 在死水微澜的PC池塘掀起太大浪花。尽管“二合一”是当时传统PC厂商与新兴消费电子争夺重地,但由于未能给用户提供良好办公体验,以及难敌微软、联想等强大竞争对手,MateBook初代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未获成功。
此后,华为重新调整了战略。2017年,在高薪挖来台湾地区PC管理和技术人才后,华为将MateBook研发重心转到了传统笔记本领域,并先后推出了MateBook X 系列、MateBook系列等多款PC产品,向轻薄笔记本领域发力。
2018年,“全场景战略”成为华为硬件生态核心,PC业务成为入口终端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年,华为PC业务终于“崭露头角”。余承东对其描述为,“PC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近4倍”,足可见其增长的势头。
“我们的对手太弱了。现在华为PC刚开始试水,未来发力后竞争力会更强。”2019年4月,余承东在P30系列发布会后再次开炮:华为PC的口碑已经超越传统PC厂商位居第一。
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华为开始历经多轮美国制裁。外部形势急转直下,华为PC业务仍继续延续上涨之势,并且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新品,将高端、中端和入门级产品陆续铺齐,进一步完善了PC产品矩阵,当年华为PC发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2020年,疫情“黑天鹅”让被唱衰多年的PC行业迎来新机遇。8月,余承东称,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华为在中国笔记本市场占有率达到 16.9%,仅次于联想,排名第二,已然进入市场第一梯队。
华为PC业务由此进入国内市场第一梯队。业界几乎都是对联想的一致怀疑:面对来势汹汹的华为,联想国内第一“宝座”还能坐多久?
按照彼时行业人士分析,联想份额已从33%降至了31%,华为系则迅速从11%增长到16%,一个季度就增长了5%——按照这个节奏,此消彼长下华为PC业务将在2021年后全面超越联想,占市场主导地位。
通过高强度投入,很快成为行业领导者,这在华为其他业务上频频得到证明。但在PC业务上,现在看来,这种想法证明有点太乐观了。
去年9月15日,三星、台积电、东芝、索尼等企业确认断供华为,还好英特尔、AMD等厂商未在其列,可以继续向华为提供CPU芯片。
话虽如此,手机芯片被禁后的影响却接踵而至:2021上半年,华为PC业务除了推出一两款新品之外,整体声量不如以往。同时由于材料、物流等成本持续增加,华为MateBook笔记本生产、出货成了问题,先是被曝全面涨价,后又几乎全线缺货,让华为PC业务面临着增长压力和挑战,不仅去年的优势被其他厂商一点点蚕食殆尽,与联想的差距也正越来越大。
02
仍然缺货的华为笔记本
那么,华为最新发布的产品线,能否让其加快追逐联想步伐?
华为首先仍需要解决缺货问题。截至9月30日,在华为商城、京东、天猫等各大官方渠道,9月重磅发布的MateBook 13s 、 MateBook 14s仍处于预约、缺货状态。
另外,京东商城华为官方旗舰店也显示,早已发布的其他MateBook系列笔记本,如MateBook 13、MateBook X 、 MateBook 14 、MateBook X Pro 2021款(部分)、MateBook 16、MateBook D 14等,均处于全面无货状态。
在华为线下授权门店,多家门店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不仅华为高端手机缺货,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设备也严重缺货,很多门店都没货。“有的产品甚至一个月没到过货了。”
这表明,截至10月初,华为仍很难解决PC产能问题。有业内人士就表示,进入6月下旬以来,全球半导体芯片缺货情况加剧,显卡、处理器等硬件均出现强劲涨价势头,所以笔记本市场也受到了波及,预计零部件短缺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在2022年之前不会有太大改善。
这一点,不仅是华为,联想、戴尔、惠普等笔记本厂商的多款主流产品,也处于缺货状态——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华为的市场下滑,产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从产品业务线来看,华为深耕重点是在轻薄本、二合一上面,一直在游戏本市场未有任何动作,这会限制它的增长。”有PC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游戏本已成为PC市场中坚力量,华为在荣耀拆分前仅有一款猎人游戏本支撑,拆分后也没有相关布局,相比之下小米已推出了两代的游戏本。
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上半年笔记本各品类关注度中,游戏本依然最高,整体达到34.72%,商务本与轻薄本基本持平,分别为22.42%和22.19%,2合1电脑关注度为9.69%。
消费PC市场受阻下,华为把破局希望放在了利润更丰厚的政企和商用PC市场——根据IDC预测,2021年全年商用PC市场预计同比增长15.3%,其中第一季度增幅预计高达72.5%。王银锋此前就表示,广大市场空间充满着可能性。
去年12月,华为从自己最熟悉的ToB的业务出发,发布首款商用台式机MateStation B515,华为MateStation B515前期将先对政府、企业等机构开放采购,但并未对消费市场开放,目前已经在京东下架。今年9月,华为发布第二款商用台式机MateStation B520,目前可以在京东直接购买。
传统商用市场,此前是联想、惠普、戴尔甚至清华同方等厂商的天下,新华三也在今年4月进入该市场。
“对华为而言,这是余承东口中‘1+8+N’的一步,也是传统PC转型智慧PC的一步。其优势是有应对政府机构、企业大单采购的丰富经验。”有观察人士如此表示,国产化替代正成为趋势,华为作为国产品牌,会一定程度替代戴尔、惠普等产品。
在商用PC市场,华为最大对手仍是联想——在解决方案、供应链整合、渠道、产品布局上,联想占据比较大的优势。今年4月,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大会发布演讲称,前三财季联想中国区大客户业务PC销量市场份额为55.5%。其中,企业市场PC市场份额达到60.9%,创下历史新高值; 教育市场PC销量也实现了增长,达到了59.1%的市场份额。
另一布局方向电脑一体机,则不太为外界所看好。虽然华为最近发布了首款一体机——华为MateStation X,但从雷科技数码3C组的测评来看,配置不算出彩,如果与目前市面上各大PC厂商推出的顶配一体机比较的话,那就显得比较平庸了。
更重要的是,一体机由于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作为PC形态中一个存在多年的大种类,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体量远远小于笔记本,许多厂商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和资源,没法将细分市场做大。
03
华为用什么去培育鸿蒙生态?
华为在PC市场面对的竞争,不仅是联想、惠普、戴尔、Acer等传统PC厂商,还有更多手机厂商——由于手机市场接近增速天花板,市场盈利空间有限,为寻找更多新增长点,小米、荣耀、OPPO、vivo、Redmi等手机厂商,将布局电脑行业当成标配。
小米和华为同年进入PC市场,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16万台。小米2021年并未公布出货数据,但从消费业务业绩看,其上半年收入首次超过华为消费者业务。
另外,在与华为体系拆分后,荣耀笔记本电脑增速较快。荣耀CEO赵明近日透露,截至2021年7月,荣耀笔记本中国市场份额提升至6.6%,成为今年行业增速最快的笔记本品牌。
小米、华为、荣耀们做PC的思路,是在IoT时代让手机、PC等智能设备生态协同,这是手机厂商追赶联想们的信心所在。“手机和电脑消费场景的无缝连接是手机厂商做电脑的发力点和最大优势。”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就如此表示。
在业界,此前融合最深的是苹果,去年WWDC上,苹果从芯片到系统深度整合了全家桶,即通过一个ID账号,将MacOS、iOS、iPadOS彻底打通,以此提高苹果生态壁垒。
苹果的“全家桶”,和华为的"超级终端"异曲同工。2016年,华为在推出第一代MateBook时,就同步上线了分享功能,通过一碰传的交互方式,实现手机、平板、PC等多设备的跨屏操作和文件分享,并在2018年推出多屏协同,让电脑、手机、平板的生态融合迈出了第一步。
9月推出MateBook 13s、MateBook 14s时,华为又更进一步,搭载了华为移动应用引擎,也就是可以用华为笔记本安装手机APP,首次将PC和移动两大应用生态整合到一起。
如果仅止于此,相比苹果全家桶的丰富生态,华为PC生态仍不够看。不过,华为还有另一大希望——鸿蒙系统。“苹果是封闭的,鸿蒙则会开放地做,与所有可能的伙伴一起,把鸿蒙生态做成功。相当于说我们又有苹果的优势,又有华为的优势。”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业务总裁王成录此前如此表示。
一个业界共识是,受制于产业大环境,中国高端芯片短期内难以实现 “去美国化”。比如早就进入成熟期的PC产业,无论是传统PC厂商,还是华为、小米等跨界企业,芯片都依赖于英特尔、AMD,操作系统是微软,GPU是英伟达,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权,被很多网友戏称为“组装机”,也让走“贸工技”路线的联想和其他国内PC厂商,多年来备受质疑。
客观来看,走“技工贸”路线的华为,虽然堪称世界上少数集芯片、通信技术发、手机等研发为一体的企业,但在PC业务上,其实也是走的“组装”路线。
今年5月,华为发布了一款擎云L410笔记本电脑,其首次搭载海思自主研发的麒麟990处理器,算是目前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不过,这款面向政企市场的产品,最多只能算华为在自主芯片PC业务上的试水,短期内依然无法摆脱对英特尔和AMD的依赖。
核心技术的依赖,让所有PC产品在一些核心设计上差别不会太大,创新日益艰难。在此大背景下,定位为IoT(物联网)操作系统的鸿蒙,成为华为冲出重围的重要突破口。王成录就希望,如果鸿蒙能在接下来让更多华为用户留下来,“硬件可能就回来了”,华为消费者业务或可再次崛起。
为此,华为在今年3月发布鸿蒙时定下15%市占率的“生死线”。华为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将达到3亿台,其中包含2亿台手机,3000万台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设备,以及合作伙伴设备等。
彼时,华为内部或许已预计到由于手机芯片被禁,消费者业务已没有其他退路,做大做强电脑业务成为2021年必然选择——作为IoT硬件重要入口,PC堪称手机之外,可以帮助鸿蒙系统实现全场景覆盖的最好终端。
根据最新消息,鸿蒙操作系统升级用户数已突破1亿,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当手机、PC业务都双双掉出第一梯队时,华为又用什么去培育鸿蒙生态?
出品人:黄枪枪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