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校企:紫光破产重组后如何重生?
资本副作用
不难发现,紫光目前的王炸业务皆是由董事长赵伟国买来的。这是赵伟国的成功,却是紫光的失败。
通过简单直接地买入,紫光不费吹灰之力跻身为了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的龙头,与此同时,有着清华背景的它却与技术渐行渐远。
资本的搅动,让半导体芯片行业的泡沫越来越大。
投入成本高、进入门槛高、获利周期长是整个半导体芯片企业所要面临的几大难题和困难。随着资本持续狂热,部分半导体企业估值虚高,相关人才供给却严重不足,有价值的项目也少,导致了整个行业残疾发展。
原本被市场期待着背靠清华园的紫光能够填补人才的空缺,开启整个行业去泡沫的进程。殊不知,紫光偏偏成为了其中最大的资本玩家。
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组装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串联起了芯片的生产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掉队都可以使得整个芯片研发过程功亏一篑。目前,我国企业在制造和原材料这两个环节当中相当薄弱,需要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的力量使其成为闭环,而这也是制约我国半导体芯片业发展的最大掣肘。
如果紫光能够收购台积电,那么紫光的芯片制造闭环将完全闭拢。然而,赵伟国的资本大法却被台积电无情讽刺。
2015年赵伟国在前往中国台湾考察期间,曾向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谈及了入股收购的事宜。不曾想,赵伟国很快就遭到了反驳。鸿海精密创始人郭台铭甚至嘲笑道:“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台积电不是用钱就可以买的。”
选择用并购的方式增加自身的筹码并没有错,紫光也通过这一方式迅速成长。但唯有技术人才才是紫光“永续”生存的源动力。紫光的失败在于在沉迷资本游戏的同时,并没有培养出技术人才,让资本带来的副作用一味放大。
此次重组也让紫光能够从资本狂热中冷静下来,毕竟资本并不是万能的。半导体芯片本身就是高投入、长周期的高风险行业,且是国际间竞争和限制的焦点,不发展自身技术,依赖外延并购的方式来发展本身就不合理。技术才是紫光持久发展的唯一正解。
此外,紫光还流淌着中国最牛校企的血液,无一例外地患上了校企“病”。
生病的校企
中国最牛的几大高校企业都有一个通病。
多年来,国家推进校企改革,试图将高校和企业脱离。然而紫光集团、北大方正、启迪控股等几大校企的改革并不彻底,仅仅是在2000年后更换了掌门人,随后盲目并购,导致偿债能力下滑。
本应占领技术高地的它们,却在进击的过程中迷失在资本的浪潮中。再加上校企思路与管理思路都没完全市场化,很难和其他股东和管理层磨合,难免陷入权力的游戏中,内斗频频。
除了疯狂投资,北大方正更让人熟知的是其长达20年之久的公司内斗。不同派系之间毫不掩饰敌对的情绪,旗帜鲜明地打击异己,甚至上演过不同派系当街扭打,争抢公司公章和营业执照的野蛮戏码。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公司群龙无首、一地鸡毛。
紫光也不例外。去年,紫光展锐高层暴雷,智能终端事业部总经理、营销管理部部长因动用公款宴请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前同事,并劝说即将离职的高管转投该竞争对手被公司免职。展锐处理动用公款的高管无可厚非,但细思极恐的是宴会上的私人聊天内容又是怎么会一层层地上报到最高领导的呢?
坊间一直有传闻称紫光展锐内斗严重,同事间为排除异己,常常向上级打小报告。展锐也曾对此做出回应称,“2018年以前,由于经营管理团队的不负责任,一批军阀式的人物乘机攫取权力,欺上瞒下。一时间:山头林立,乌烟瘴气;公器私用,法度废弛;英才流散,事业凋敝。”
再加上校企因属性特殊,使其游离于国资监管体制之外,管理机制权责不明,成为贪污腐败的温室。
哈工大集团如此,北大方正亦是如此,紫光也有这样的嫌疑。
紫光集团曾被小股东质疑在健坤集团增资扩股的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
校企的草莽时代已然过去,紫光集团想要拖着庞大的身躯走得更远,还需要从根本上断绝校企的劣根性,发挥学院派的技术优势。
紫光,值得拥有更健康的未来。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