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Intel酷睿家族历史揭秘:帝国是怎样建成的

  经历过一代Core i的你肯定要骂Intel为何将原来用得好好的LGA 1156砍掉一个针脚,变成了LGA 1155,导致了如果你要享受SNB,必须得把主板也换掉。Intel这做法也招来了不少批评。

  主流的Core i3 i5 i7家族通过百位数字来区分,如Core i3 21xx、Core i5 23xx、Core i7 26xx。如果数字后面没有后缀,那就是普通版,这个普通在于TDP为标准的攻略,超频锁定。带有T、S后缀的表示为低电压版,带K的就是可超频版。这一代开始,Core i3为双核四线程设计、i5位四核四线程设计、i7位四核八线程设计。

  就是因为Intel在非k版本CPU锁死了频率,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首先就是扼杀了DIY玩家打造平民法拉利的热情,其次就是保护了Intel生态的平衡,最后就是当年软升级的行为导致当时骂声一片,让超频官方化并用来敛财,消费者自然不买账,最后软升级这事不了了之。

  Intel在Sandy Bridge开始在至尊级的产品线中加保留同架构代号,但以-E后缀为区分,并且用有年份味道的LGA 2011为至尊级i7安家。型号方面就有点意思,千位数不是代表二代的2,而是3,如Core i7 3960X。难道Intel有先见之明,它的性能比当时还没发布的三代Core i还要彪悍?

  笔记本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命名和桌面的差不多,但在数字后加M来区分移动处理器。如Core i3 23x0m、Core i5 24x0m、支持博锐处理器技术的Core i5 25x0M。和一代一样i7笔记本CPU们依然有双核以及四核版本,同样用QM和M来区分,还有至尊级的XM后缀,如i7-2920XM。其中双核的三级缓存为4MB,区分i5 i3的3MB,他们的TDP均为35W;四核处理器中28x0QM以上的CPU带8mb的三级缓存,27、26开头的只有6MB,TDP均为45w。

  虽然有很大争议,但是处于Tick Tock的Tick的Sandy Bridge家族还是获得正面的评价。毕竟CPU性能提升还是十分良心的,坊间流传出来再战N年的梗,就是这一代传出来,用过的朋友都知道。

  第三代Core i:22nm的Ivy Bridge

  发布时间:2012年4月

  Tick的使命结束后,代表提升制程技术增强规格水平的Tock的年份到来。2012年,Intel如期推出了Ivy Bridge。值得一提的是,32nm到22nm的进化在型号千位数增加一位,也就是变成了三代Core i,并不像一代Core i那样从45nm进化到32nm依然保留三位数的命名。

  最大改变就是采用了近年寿命最长的22nm制程,并增加了3D晶体管技术,提高电源管理效率,使TDP降低,带来了出色的发热控制。同时,内置的GPU增加了DX11的支持。同时这一代CPU依然支持LGA 1155主板,实现无缝升级。但当慕名升级的朋友升级了三代Core i处理器后,最大感受就是坑爹!花了上千甚至四位数价格换来的却是完全不符合升级成本的少于百分之十提升,挤牙膏这么名词,就是这一代流传开来。

  桌面版的Core i3、i5、i7命名规律和二代差不多,不过面向主流的Core i3 百位数为2,如Core i3 3220。至于i5的百位数为3、4、5,最高规格为i5 3570k。i7的开始固定为7,这一代i7尽有3770这一家族。同样的,Intel还发布了带S、T后缀的低电压与超低电压版本的桌面CPU,不过性能缩水不少,所以销量不大。

  至尊系列发展到IVB-E代号,同样采用LGA2011插槽,并且相比SNB-E的屏蔽两个核心形成六核的处理,这次顶级的Core i7-4960X采用原生的6核心12线程,是IVB时代最强的消费级CPU。

  至于笔记本产品线方面,依然维持上代的命名规律以及规格区分。其中最强的双核i7为默认频率高达3GHz的i7-3540m,四核i7依然靠三级缓存容量来区分旗舰与高端,i7-38x0qm以上采用的是8MB三级缓存,Core i7-3940XM是当时最强的移动处理器,默认频率高达3GHz。此外,i7-3612/3632qm凭借35w的tdp以及四核八线程的规格成为了游戏、小尺寸笔记本的热门产品。

  总的来说,Ivy Bridge这一代的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让人兴奋的技术与性能,是Intel走挤牙膏道路的开始。没办法,谁叫AMD在那时已经走下坡路呢。

  第四代Core i:22nm的Haswell

  发布时间:2012年4月

  经历了第三代Core i的失望后,Intel处理器发展到Tock的阶段,当大家以为到了架构变革的年代Intel会重新引领性能大跃进时,四代Core i的实际表现无疑是让人心碎的。经过实测四代Haswell与三代IVB在日常使用中,基本感受不到差距。虽然优化了缓存性能、新增AVX2指令集,但只在专业软件测试才能体现到。

  作为Haswell架构的先锋部队,采用LGA 1150的在Core i5/i7当时上市之后CPU性能提升不大,反倒是新核显及待机功耗成为最大亮点,让不少Intel粉丝纠结了一阵子。后来主流级别Core i3发布,全线整合GT2级别的HD Graphics 4400/4600,支持DX11.1。以前Core i3-3220整合的核芯显卡只能应付一些办公应用,现在Core i3整合平台已经足够应对当时大多数网络游戏。

  就在Haswell这一代开始,Core家族就变得”不务正业“,CPU性能提升挤牙膏,反而GPU的发展显得十分良心。对于消费者来说,该是哭还是笑呢?

  这种风气,蔓延到笔记本CPU领域。由于架构一致,所以Haswell移动版处理器的CPU性能提升相比IVB依然有限,但GPU却又有明显提升。同时Intel把显卡的”长处“发扬光大,推出了IRIS锐炬GPU,进一步提升3D性能。看来Intel不仅统治了CPU性能,更对APU原来占据的市场虎视眈眈,更要格了入门独显的命。

  也许Intel良心发现市场Haswell的反响不热烈,于是在2014年奔腾20周年的年份发布了新版Haswell-Refresh,代号为Devils Canyon(恶魔峡谷),包括i7-4790K、i5-4690K、纪念版的奔腾G3258三款产品。Intel为这些处理器配备了新的高聚物散热材料(NGPTIM)来提高处理器核心散热效率,同时增加电容元件来保证芯片拥有更为平稳的电流供应。

  i7-4790K相比它的前任4770K,频率大幅度提升到4GHz,实现了当年贝瑞特Pentium 4 4GHz处理器的夙愿。相比i7-4770K已经提升15%左右的性能,这个比例在挤牙膏时代已经十分良心了。风冷状态下4790K可四核八线程同步超频到4.6GHz,这在i7-4770K身上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此外,Haswell-E如约而至。定位至尊级的Core i7 5800、5900系列在2014年年底发布,其中i7-5960x是Intel在桌面平台推出的第一款八核心CPU,相对于上一代旗舰i7-4960x不变的是22纳米制程工艺、Turbo Boost 2.0睿频加速技术和超线程技术,继续保留X/K版本自由超频设计。只支持重新设计的LGA 2011插槽以及X99主板,另外它是第一款支持DDR4内存的CPU。

  虽然Haswell-Refresh以及Haswell-E为枯燥的CPU市场带来了新活力,但是Intel,说好的Tick-Tock呢?说好的五代酷睿i家族呢?

  第五代Core i:14nm的Broadwell

  发布时间:2015年6月

  Intel不惜以打脸的代价来改写Tick Tock策略,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缺乏竞争以及资本家的本性。但该来的还是来了。足足晚了一整年的Broadwell架构,终于在2015年1月推出了移动版,在6月台北电脑展正式发布了桌面版。

  自从宣布跳票开始,Broadwell就充满争议。而发布后的一系列规格,更让这种争议推向了巅峰。五代酷睿Broadwell属于“Tick-Tock”战略中“Tick”这一步,意为架构不变,制程改进。虽然14nm制程的进步是三年来的首次,但规格的退化却让人摸不着头脑。8MB三级缓存退化到笔记本CPU等级的6MB,频率比上代的i7-4790K低……性能?肯定退步了。

  与退化了的CPU模块相比,五代Core i7在GPU的设计上显得不遗余力。Iris Pro 6200首次登陆桌面版,属于GT3e级别,完整支持DX12,拥有48个EU单元,GPU性能可以代表Intel目前最强核显水平。更在CPU内部内置了”显存“:eDRAM,大大降低了显存访问的延迟,带宽大约在50GB/s左右。不能否认的是,Broadwell的核显性能是十分给力的。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然并卵。此时Intel一句道破天机,五代酷睿i系列并非定位在高性能CPU领域,如果你想买高性能CPU,i7-4790K足矣。但这种解释,是牵强的。

  型号方面,Intel只发布了5款五代Broadwell桌面版:Core i7-5775C、Core i5-5675C、Core i7-5775R、Core i5-5675R、Core i5-5575R,其中“R”后缀的代表是采用BGA封装,CPU被焊接在主板上不能随意更换;而“C”后缀其实和我们平时看到的“K”系列大同小异,都能够自由超频,只是内置了eDRAM的缘故和eDRAM的代号“Crystalwell”,所以Intel干脆为五代另起炉灶,让“C”成为它的专属,与“K”区分开来。

  与冷清的桌面版Broadwell家族相比,笔记本Broadwell家族依然延续了前代的庞大家族。凭借14nm制程优势,与移动领域无缝结合,性能的整体提升是明显的,这点表现在频率方面。如i7-5500U的默认频率比i7-4500U有800MHz的提升。同时核显HD Graphics 发展到5x00、6000以及IRIS 6x00等,对于超极本等集显平台来讲,Broadwell却是神器。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Broadwell是Intel面向融合平台的尝试,均衡CPU、GPU性能,利用14nm制程优势降低功耗与发热,在一体机、移动平台等领域施展拳脚,看看市场反应如何。可惜,这可累了DIY玩家了。

  总之,如果你是DIY玩家,不用考虑Broadwell了。

  第六代Core i:14nm的Skylake

  发布时间:2015年8月

  Broadwell的作死,让我们开始怀疑摩尔定律,更让Intel对着Tick Tock打自己脸。没办法,谁叫现在CPU竞争一边倒。还好,在Broadwell发布不久,第六代酷睿i智能处理器,已经到来了,代号为Skylake。

  Skylake,才是Haswell的正统接班人。对于老态龙钟的Haswell有着工艺和架构的双“料”改进!新架构意味着同频性能更强,新工艺意味着功耗更低。第一款Skylake处理器,Core i7 6700K,就与Intel Core i7 4790K同频。从实测来看,同频率下,6700K有着7%的提升。习惯了挤牙膏现象的我们,感觉有这个提升,已经感觉很不容易了。

  14nm制程,更是6700K吸引大家的地方。虽然6700K的TDP达到了SNB一样的95W,但是实际功耗与4790K差不多。同时带来了不错的散热效果,保证了超频的成功率。即使不是大雕级别的U,也能超频到4.7/4.8GHz的水平,算是Intel给超频玩家的一个补偿吧。

  除了八月份首发的i7 6700K、i5 6600K外,九月份Intel一口气发布了桌面与笔记本的全产品线。i7、i5、i3、Pentium全都有,标准版和节能版齐飞。i7系列还是四核心八线程、8MB三级缓存,i5系列还是四核心四线程、6MB三级缓存,都支持睿频加速,集成核显HD 530,24个执行单元,频率350/950-1100MHz不等,内存支持双通道DDR4-2133、DDR3L-1600。

  i3系列五款,包括三款标准版i3-6320、i3-6300、i3-6100和两款节能版i3-6300T、i3-6100T。节能版还是35W,但是标准版降到了47W,显然是原生双核,比起Haswell 54W大有进步。

  笔记本领域同样热闹,发布了多达26个型号。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笔记本处理器第一次开放超频,型号是i7-6820HK,DIY玩家不妨考虑下?此外,笔记本领域的i5局限双核的设计被打破,i5-6440HQ、i5-6300HQ采用了四核心四线程,6MB三级缓存。i3部分则仅仅一款i3-6100H,双核心四线程。明显看到,四核心已经走向了主流。

  总的来说,Skylake终于把CPU的发展回归到正途。只是,一旦我们对挤牙膏式的性能发展麻木了,那会是相当可怕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