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吹”终究让位于“实”:俄乌战事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启示

2022-05-12 15:39
紫金山科技
关注

02 芯片:不大更不强,龙头企业玩数字游戏

提及中国的科技产业,芯片是绝对绕不过的话题。那么与我们某些媒体经常报道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迅速,使得许多人认为,我们不久即能超越欧美。事实又是怎样呢?

按照国家和地区划分,据IC Insights统计,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仅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市场4%的份额。美国以超过一半的份额稳居榜首,其次是韩国(22%)、中国台湾(9%)和欧洲地区(6%)。

而按照厂商划分,据Gartner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计595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6.3%。很遗憾的是,在前十大中,并未有中国大陆芯片相关厂商的身影,也就是说,中国大陆没有任何一家芯片相关企业在全球半导体营收中拿到哪怕是2.7%的份额。

那么具体到我们的厂商,例如素有芯片“国家队”之称的紫光展锐(芯片设计)和中芯国际(芯片制造)又表现如何?

先看紫光展锐,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其业绩如何暴增,又推出何种创新的芯片,但事实是,紫光展锐的芯片(例如智能手机芯片)一直处在中低端市场,且营收份额极低。

以对于手机最为重要的AP(应用处理器)和基带为例,据Strategy Analytics统计,基带市场在2021年增长了约20%至314亿美元,创下市场历史新高。得益于5G,市场的平均售价 (ASP) 显著提升,提升了整体收入。其中5G基带收入增长71%,占2021年基带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尽管紫光展锐进入前五,但按营收计的市场份额不足1/1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不足1/10的营收中,还包括有4G基带,如果是5G基带的话,紫光展锐的市场份额不到1/100。

而在AP市场,同样是Strategy Analytics统计,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 (AP) 市场增长23%至308亿美元。高通联发科苹果三星LSI和展锐占据 2021年智能手机AP市场收入份额排名前5位。虽然紫光展锐依然进入前五,但其和华为海思合计才占3.3%。

也许正是由于徘徊于中低端市场,且营收极低,最终紫光展锐背后控股的紫光集团以近2000亿元的债务在去年年底易主重组。

再看中芯国际,为了掩饰在先进节点的落后,其将成熟节点的28纳米和属于先进节点的14纳米(FinFET)在财报中合并计算,即便如此,其也仅占其整体营收的不足20%(最新的季度财报统计),考虑到此前28纳米独立计算所占比重,估算其隶属于先进节点的14纳米及以下的营收占比也不会超过1/10。相比之下,中国台湾台积电的7纳米和5纳米节点已经占据其营收的一半,但我们媒体的报道几乎是中芯国际一切向好,增长迅猛,给业内的感觉是竞争力十足。

此外,在当下火爆的汽车产业中,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同样是我们媒体过于吹嘘的报道,让业内认为,我们的新旧势力和跨界势力都已经在这场汽车产业从燃油到电动以及智能化的变革中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75亿美元,其中,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约占全球的4.5%。而据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的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的芯片自给率依然不足5%。

另据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2020年,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共占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近49%的份额。如果计算博世、安森美和微芯,这一比例会超过60%。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恰恰需要的是更多芯片的创新和支撑,但在这方面,事实与报道中的汽车市场表面的强大又给了人们认知上的强烈反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