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全球MCU企业TOP10排名!国产MCU突围有望

本土MCU挤入全球前10还有多远?

据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MCU领域发生的投融资事件超过20起,光是在2021年一年里融资就高达15起,与2015年~2020年六年内融资数量总和持平。具体来看,涉及到的企业包括云途半导体、芯驰科技、芯旺微、航顺芯片、芯钛、曦华科技、澎湃微等。

相比于海外厂商在消费级、车规级、工业级等领域的全面布局,我国本土MCU厂商早期几乎都从消费类市场切入,通过消费级市场积累后,再开始向车规级、工业级切入。

目前在消费级层面,本土MCU企业在以小家电为代表的的部分细分领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代表厂商包括兆易创新、国民技术、华大半导体等等。而比消费级更高端的车规级MCU上,本土厂商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也相对较少,主打的领域也集中在车灯、雨刮器、空调等低阶领域的8位MCU产品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汽车大厂基本是以美日欧整车品牌为主,供应链相对固定,尤其是在采用了恩智浦、瑞萨、英飞凌等老牌半导体厂商的MCU后,不会轻易更换供应链。而一款车规芯片一般需要2-3年时间才能量产并进入整车企业供应链,进入之后还需要保持长达5-15年的供货周期。本土MCU厂商入局较晚,哪怕切入赛道,也只能在一些相对小众品牌的汽车整车上落实,要想切入整个汽车生态圈,除非真的能进入美日欧整车品牌的供应链中才算得上合格;

另一方面原因是技术层面,车规级MCU较消费级MCU,需要满足更加严格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技术标准要求(如可靠性标准 AEC-Q100、质量管理标准 IATF16949、功能安全标准 ISO26262),需要经过更加严苛的研发、制造、封测和认证流程。而本土MCU厂商在高性能的车规级MCU产品芯片设计能力及晶圆制造工艺要求上,还没能达到要求。因此,高水平的技术标准、长期稳定的供货周期、与中下游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企业长久的合作关系,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车规级MCU的行业壁垒。

笔者梳理A股多家MCU原厂财报发现,以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等为首的本土企业实际上在MCU产品领域也收获了不菲的成绩。以几家典型代表来看:

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10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8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65.33%。具体分产品来看,微控制器(MCU)产品营业收入为24.56亿元,较上一年增加约17.01亿元,同比增长225.36%。

兆易创新表示微控制器产品的产销量增长,主要是公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加大产能保障产品供给。据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了解,兆易创新MCU产品主要为基于ARM Cortex-M系列32位通用MCU产品,以及于2019年8月推出的全球首颗基于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MCU产品。公司产品支持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控制、用户接口、电机驱动、电源监测、警报系统、 消费电子和手持设备、汽车导航、T-BOX、汽车仪表、汽车娱乐系统、无人机、 物联网、太阳能光伏控制、触控面板、个人电脑外设等。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上文中统计了IC Insights发布中第6-10名厂商MCU合计销售情况约为23亿美元,若按平均值计算则每家的MCU销售额约为4.6亿美元(约合30.8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兆易创新的MCU收入与榜单第10位的东芝相比差距也不大。在今年市场行情向好,国产替代潮加剧情况下,兆易创新说不定有机会成为首家杀入前10榜单的本土MCU厂商。

中颖电子

2021年全球MCU缺货情况严重,国内白色家电生产厂家著重引进国产MCU作为辅配方案,中颖电子成为白色家电生产厂家国产替代MCU的主要选择。中颖电子并未在2021年财报中具体指出MCU产品所贡献的营收占比,但从其透露情况来看,公司在全球MCU的销售占比约近于1%,且公司的MCU产品,多属于工控级别的产品,与消费电子相比,有可靠度高、认证周期长及产品生命周期长等特性。

伴随此前的缺货行情,国外IDM大厂将供应重心放在汽车电子应用领域,导致国内白电MCU应用市场国产化进程加快,中颖电子在变频大家电领域获得量产突破。预期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在白色家电MCU行业的市占率可望再提高,持续提供业绩的成长动能。目前中颖电子已在小家电的大型客户端率先量产了32位MCU,凭藉公司高品质和全面性支持的产品特性,预期在小家电市场的营业额也将会 进一步扩大。

复旦微电子

复旦微电子是国内较早起步进入智能电表专用MCU芯片设计企业,在该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在MCU产品线上,复旦微电子主要包括智能电表MCU、通用低功耗MCU 等。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约为2.96亿元。

据复旦微电子介绍,2021年度该产品线在供应链产能供给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努力配合客户送检、量产,持续跟进高防护、长寿命电表等规范变化,营业收入保持了增长态势。 在工控、智慧家庭、汽车电子等领域,通用低功耗MCU占比逐步提高。复旦微电子在MCU芯片底层驱动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通过“魔方”等工具及自建的生态,能够极大降低用户技术开发门槛,缩短客户产品上市时间。

国民技术

国民技术通用MCU产品线已经形成相对丰富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布局。在产品性能方面,国民技术的MCU芯片系列产品具有安全、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等特点,同时提供相关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形成技术领先、产品覆盖面全、解决方案具有行业针对性等综合市场竞争优势。

在产品细分种类方面,已经形成了“宽产品线、高覆盖面”的产品矩阵,推出多款基于ARMCortex-M0及M4内核的通用安全MCU系列量产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目前在售的100多个型号以及近两年即将完成的多个产品平台,将覆盖32 位MCU从低端到高端大多数应用场景;正在研发的高性能ARM Cortex-M7产品,可覆盖32位MCU从简配置到高配置的大多数应用场景,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需求。

东软载波

东软载波集成电路板块根据全球智能制造业转型客户和IoT产业客户需求打造完善的MARS芯片产品架构。拥有工业级高抗干扰微控制器芯片研发平台,芯片广泛应用在白色家电、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等领域。在MCU产品上形成了8位/32位通用工业级微控制器芯片、白色家电微控制器芯片及周边专用分立器件的集成芯片、用于物联网的工业级无线连接芯片、用于中小功率电机控制的32位微控制器及高压驱动芯片、用于小功率锂电池管理的32位微控制器芯片、用于仪器仪表控制的32位微控制器芯片、用于智能电网领域的能源路由器、能源控制器、营配融合终端中高性能多核MPU边缘计算芯片等。

“缺芯”持久战,国产MCU突围有希望

根据IC Insights预测2022年全球MCU销售额将增长10%,达到2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从2021年到2026年,MCU总销售额预计将以6.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在预测的最后一年达到272亿美元。

从我国MCU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受益于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增长,下游应用产品对MCU产品需求保持旺盛,中国MCU市场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研究数据显示,2021-2026年我国MCU市场规模将保持8%的速度增长,其中2021年约为365亿元,至2026年我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元。

结合以往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8位MCU虽仍在国内MCU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在MCU市场份额中的占有率呈逐渐下滑趋势,并且随着物联网终端需求不断推进,汽车驾驶信息系统、油门控制系统、自动泊车、先进巡航控制、防撞系统等ADAS系统对32位MCU芯片需求量将大幅度提升,未来MCU行业市场份额主导地位将由32位MCU代替,并且车规级和工业级产品将是MCU行业未来在全球市场中开拓的主要目标市场。

在我国,率先进军MCU的企业在消费电子、IC卡等领域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接下来纷纷将目光重点放在计算机与网络、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这三大方向。当前,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持续增强,而海外依然存在较大的疫情影响,在物联网、新兴医疗电子、新能源等应用领域快速发展、中国电子整机生产整体持续较快发展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MCU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扩大,本土MCU企业有望在这波国产替代浪潮下获得更多关注和机会。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