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的主动到京东的被动,如何突破格局束缚成了当务之急
2018年的国内互联网科技圈经历了高光和低潮,见证了60多家互联网企业排队上市,也目睹了金立、OFO的死亡退场。
在农历新年还未结束的2019,一批在2018过得不好或不想过得太好的企业就开始动了起来,如何突破格局束缚成了当务之急,这次他们都选择了从内部调整开始。
小米:从不用KPI到开始打卡签到
雷军,雷布斯曾说过“KPI是在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上的创新和成就,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一度号称最扁平化管理的小米公司最终还是拗不过上市后公司管理及业务增长需求。
在2月17日,有消息指出小米已经开始全面推进层级化落地,内部头衔大体分为专员-经理-总监和副总裁及以上,层级共设10级,从13级到22级。
紧接着2月18日,小米集团下发《手机部与平台部组织调整及任命通知》,公布了为手机部新成立参谋部、显示触控部等部门,同时还有一系列的部门整合及人事调动。这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小米的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不同于前两次的结构调整,这次小米的手机部门成了主角。
小米对于内部结构的调整还算是正按照他们的预想在稳步推进,雷军与1月的小米年会上曾说“当前小米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其中之一便是“小米的高速发展需求与现有组织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小米的这种主动求变是对于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一种保护机制,面对手机市场的寒冬,小米正在主动走出“舒适圈”。
小米的求变也不仅仅只是在内部的组织结构上,在产品端小米的“求变”同样在进行,市场对于小米长久以来都存在一种固化思想,就是“高性价比”产品,在存在“高性价比”这一特质时,同时也注定小米的价格区间已经被消费者“划死”,在外界看来“高性价比”这一词缀本是小米发家的功臣,现在反而成为小米向高端市场进军的束缚。
不过,小米本身对于这样的看法似乎不以为意,在小米9发布会现场,有疑问提出小米是否会放弃“性价比”,雷军现场表示“永远不会”,再结合雷军在1月的小米年会上提出,小米将坚定的走多品牌策略,实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也能看出小米对于高端市场的殷切期望,那么小米是已经准备好了全线作战吗?
无论如何,推动层级化也好,调整组织结构也好,小米这些举动的本质还是为了市场业绩,所以其最终结果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京东:末位淘汰制,是逼不得已
据京东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在上周末举行的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京东宣布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对此,京东回应称,“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的消息属实。
2018年对于京东而言绝对有点“背”,一次“黑天鹅”事件使得刘强东人设崩塌,同样也使得京东股价继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于是京东在2019年一开始就选择了“求变”,只是不同于小米的主动求变,京东的求变更多是由于“内忧外患”不得不为。
先看内忧,自2018年年初开始,京东的股价就像坐上了滑梯一路往下,从年初的市值700多亿美元到如今被腰斩,说刘强东是“罪魁祸首”或许并不过分。
“刘强东等于京东”的这个观念长时间根植在消费者心目中,没事便好,出了事就都完了,所以在“黑天鹅”事件之后,京东在试图与刘强东做切割,或者说去刘强东化,减少刘强东在京东的烙印最好的办法是给它重新打上一个烙印,于是一直没有“二把手”这个概念的京东将徐雷从轮值CEO推上了正式CEO,只是说起来轻巧,刘强东毕竟还顶着京东创始人的名头,所以要在实际上完成切割基本还是不可能。
除了个人因素外,在商业模式上京东也遭遇了瓶颈,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京东适应的比较晚,直到今年年初京东终于做出了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将八大事业部变成三大事业群,从单纯的卖货变成了生态输出。
另外,京东的晋升问题是被包括自家员工再内很多专业人士诟病,曾有专家指出京东缺乏一个内部人才外放的机制,京东所面临的问题看似业务能力问题,其实际是组织能力的问题,而不少京东的员工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很多京东员工在网络吐槽京东的晋升难。
在此次末位淘汰系统上线后,被淘汰的人也终究需要有人顶替,这或许也变相解决了内部的晋升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被淘汰的高管带着他的团队一起消失。
至于外患,阿里系的全线围攻,加上拼多多的迅速崛起,用“前有狼后有虎”来形容京东目前的处境似乎极为合适。
本来陪着天猫淘宝在线上打来打去就已经够累,奈何市场消费模式的转变,已经不能只光顾着线上,还需要拉开战场在线下打死打活。
而原本国内第二电商平台的位置能做多久,说实话主动权已经不在京东了,虽然现在市值拼多多还未超过京东,但也只差了30亿美元,而在用户人数方面拼多多早已实现超车。
所以迫于这些原因,京东不得不开始调整。
苹果:减少对iPhone业务的依赖
2018年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过得不好的也不仅是国内的企业,国外很多企业也是灰头土脸,内部的改革调整也随之而来,苹果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2月1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苹果公司已对高层进行大改组,调整其服务、人工智能、硬件和零售部门的优先顺序。
根据IDC早前发布的全球手机销售排行榜数据,苹果手机在2018年全球销量下降了3.2%。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苹果销量大幅下降,相较2017年,苹果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0.2%,销售量也下降了11.7%,面对整个手机市场的寒冬,即便是苹果这样的品牌同样无能为力,而减少对iPhone业务的依赖似乎是最好的出路。
苹果公司的这次改组开始于2018年,在很多重要岗位都有晋升或离职,而像这样大动作的调整,在库克上任以来几乎是首次,除了组织结构的调整,甚至很多项目都被叫停,而从主要的岗位调整和最近的动作来看,苹果或将之后的重心放在人工智能及流媒体方面。
在去年12月,苹果宣布将从谷歌挖来的人工智能产品高管John Giannandrea晋升为高级副总裁负责公司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部门,而前不久苹果又收购了人工智能营销初创公司Data Tiger。
在流媒体方面,苹果已经与好莱坞方面展开合作,为此苹果将服务业中大部分资源都分配到了好莱坞的节目制作上,并且先后投入了超10亿美金来打造视频内容。
苹果此次改组及业务重心调整,在其内部也引起了较大波动,很多员工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变动显得十分不安,不过外界对于苹果的改动大部分还是持肯定态度,像知名分析师吉恩-蒙斯特就认为“科技不断演进,他们必须持续调整企业结构,确保处在正确路径上。”
在智能相对论看来,苹果这一系列的举措或是在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做准备,在脱离iPhone业务的依赖后,苹果想要以前瞻性技术及服务来作为公司的主要营收点,不过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
特别是目前很多产品都已经处在了创新瓶颈,想要在不打破原有的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上研发创新已经很难。像在智能家居方面,苹果的产品会遭到谷歌、亚马逊等阻截,并且从苹果的实际情况来看,之前推出的苹果耳机和智能音响所受到的反响也未能起到太好的收效。
而在流媒体服务方面,苹果需要遭受来自奈非和声田的夹击,效果也可能并不会达到苹果自己的预期,就像之前被苹果“抛弃”的无人驾驶项目一样,在投入了大量时间及金钱之后发现自己还是“玩不转”。
小结
当然在2018年过得不顺心的企业还有很多,已经做出了调整或正在调整的企业也不止他们3家,就像人人车、滴滴之类的,对于这些调整无论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都说明目前行业大环境确实差强人意,有人将其看成是寒冬将至或是寒冬已至,可能2019年还会倒下一片,但或许我们也可以乐观一点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文|佘凯文
来源|智能相对论
智能相对论: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