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何解破发“梦魇”?
打好预期战!
作者:于照野
编辑:李锋
风品:南辞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虎年,虎虎生威。
港股也迎来久违升势,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实现开门红,恒生指数涨幅3.24%,两交易日涨幅4.34%。
实际上,2022开年以来,恒生指数涨幅已超5%,一扫过去两年的逆势低迷。在全球主要市场整体下跌的背景下,可谓抢眼。
01
价格厚道与破发再袭
SHOU CAI
意外的是,拥有性感造车故事、高端升级光环的小米集团,却依然熊态不减。
截止2月8日15:20分,小米集团股价15.98港元,连续6个交易日破发。若按2021年2月8日的收盘价27.15港元/股计,其一年市值蒸发3000亿港元。
雷军和小米经历了什么?市场冷意何来?
首先沦陷的,是雷军微博评论区。
1月27日,雷军发微称,“雷军虎年限定微信红包封面来了,为粉丝们准备了专属口令福利,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然最终上热搜的是评论区吐槽。
“小米股票破发了,救救小米吧”、“年轻人第二次腰斩”、“深刻的理解了只能买小米的产品,不能做小米的股东。” 、“雷总,小米股价要支棱起来啊!亏了三四十万了都,买了一堆小米产品支持,股价一路向南”。
......
咄咄责问,不算苛求。
回望小米资本之路,破发二字承载了太多痛楚。
2018年7月9日,小米港股上市当日即破发。
回忆这段经历,雷军坦言,“我们几个人谁也不愿意面对这个局面,心里特别难受,我们(雷军和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就躲到了港交所的一个杂物间。”
“特别难受”不算夸言。在个人年度演讲上,雷军曾透露,上市时投行给出了17港元至22港元的估值,小米毫不犹豫选择了最低价,就是希望其股票和产品一样,价格厚道。
如此厚道还破发,怎不尴尬?
当晚的上市答谢会上,雷军说:"今天破发,我对不住大家。我们会努力工作,一定要让IPO投资者至少赚一倍!”
然小米股价越跌越厉害,甚至2019年9月,跌到了8.28港元。
至暗时刻,小米启动了多轮回购。加之高端市场发力、华为退出的绝佳机遇期,小米股价慢慢走出低谷,2020年7月10日重回发行价17港元,雷军感叹“从此我可以重新做人了”。
2021年1月4日,小米收盘价34港币。雷军终于兑现涨一倍承诺,直言“当时把所有股票软件全部删除”。
然而,弹冠相庆还是早了些。2021年1月5日,小米创下上市以来高点35.90港元/股,也自此走上持续震荡的下坡路。以2022年2月7日的16.38港元计,已经腰斩。
兜兜转转三年多,又回到原点。面对破发梦魇的卷土重来,雷军是否会重装炒股软件?
02
靠啥“全球第一”?
SHOU CAI
唏嘘之外,还是来看看基本面。
2021年12月末的小米12发布会上,雷军说:“这一年里,进展不少,但波折更多。”
可谓一语中的。
排位反超,曾是小米股价的重要提振器。数据显示,小米智能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由2019年不到10%跃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16.7%,当季一举超越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
春风得意马蹄疾。2021年8月,雷军甚至抛出新目标:“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
然聚焦排名榜,2021第三季度,小米手机销量全球排名由二季度亚军重回第三,国内排名由第三滑落到第四名。
2022年1月26日,Counterpoint发布2021年四季度国内手机销量报告显示,小米排名第五,销量同比下滑8%。苹果成功登顶,二、三、四位分别被vivo、OPPO、荣耀占据。
2021全年看,vivo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2%。OPPO紧随其后,占比21%。苹果排名第三,销量同比增速47%,是前五大厂商中最快的。小米则位居第四。
排位赛不利,也是投资者们用脚投票的直接原因。
好在,小米依然不乏信心。
2021年末,抛出“正式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雷军表示,想要超越科技巨头,在销量上超越是第一步,更重要是下一步在产品和体验上的超越。
对标苹果,意味着小米高端化目标进一步升维。勇气可敬,只是并没引起外界过多关注。
舆论淡定是有逻辑的,类似目标贾跃亭也立过,罗永浩甚至更狠,放过“收购苹果”豪言。
漂亮话谁都能说,关键是自身实力咋样、凭啥宣战对标?
回顾2021年,小米发布了小米11PRO、小米mix 4、小米12三款旗舰机型以及折叠手机小米MIX Fold。
推新力之强悍无需累言,然真正爆款有多少?
看看财报数据,更能体会高端化的道阻且长:小米手机出货量由二季度的5,290万减少到三季度的4,390万,去年同期为4660万台;平均手机售价由二季度的1116.7元降到1090.5元。
一方面来自竞争挤压。向上要直面苹果、三星,向下还有OPPO、vivo、realme,恢复供应链元气的荣耀更是火力全开。
另一方面源于自身痛点。如小米11系列手机因黑屏、主板损坏、WiFi及热点无法使用等故障,遭大量消费者维权。暴露的品控缺陷不可不察。
机构Counterpoint分析认为,小米手机还面临持续严重的零部件短缺、线下渠道渗透放缓等困境。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指出,华为做高端手机,有移动通信技术的硬实力支撑,同时投入高昂的研发费用于核心硬件优化,还有自研高端移动SOC加持。即便如此,华为手机也用了四年时间才站稳高端。
的确,仅2020年,华为的研发经费就高达1418.93亿元,比小米未来五年计划研发总投入都多。于性价比起家的小米而言,高端化不是朝夕之事。况且苹果也在加速中国市场布局,OPPO、vivo更在全力升级。高端战场日益拥挤,突围尚有难度,登顶的“三年之约”又有多远?
03
销售推广失灵?造车是与非
SHOU CAI
手机销量不济,也折射在业绩端。
2021第三季财报显示,小米营收780.6亿元,同比增长8.2%;经调整净利51.8亿元,同比增长25.4%。但营收、净利环比二季度均明显下降:前者下降11.1%,后者下降17.8%。
营收支柱智能手机业务,同比仅增4.4%,环比则下滑,毛利润也环比下降5.6%,调整后净利降幅更达18.1%。
主要源于销售及推广开支,第三季同比增加35.6%到45亿元,其中销售及推广人员的薪酬增加87.9%至832.3百万元,增速远超营收增速。
客观而言,小米已很努力,明显施行了促销策略。据媒体报道,10月份,小米电视大师至尊版售价从49999元降到了19999元;而两个月前发布的小米MIX4也降价1000元,小米MIXFOLD降价3100元。
那么,看看上述销量表现,大力推广为啥没出奇迹、销售策略是否失灵呢?
发问亦有良苦用心。外部环境看,2021年刚摆脱美国黑名单风波,小米的2022开局也不算多顺遂。印度财政部声明称,小米在印度当地的公司存在“逃税行为”,要求其追缴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间的税款65.3亿卢比。
内外烦恼中,高管压力自然不小。2022年1月28日,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内部文件宣布,原集团副总裁、小米手机产品部总经理常程离职,由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兼任。原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新零售部总经理尚进离职,由中国区副总裁王晓雁兼任。
改变就是好信号。新调整能否带来新改观,留给时间作答。
2022年2月7日,瑞信发布报告,维持小米集团“跑赢大市”评级,但目标价由27港元调至24.2港元;
美银证券则评级跑输大市,目标价至15.3港元,理由是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市占比由去年第三季的13.4%跌至12.3%,反映来自中国及欧洲的竞争加剧,预期小米出货量将进一步转弱。2022年及2023年盈利预测下调5%及6%,反映艰难的智能手机市场环境、互联网增长放缓及线下扩张造成毛利压力。
可以肯定的是,小米的主营业务发展并非坦途,高端升级、销量提升都需要大智慧、大精力。
实际上,2021年,小米进行了30多次组织架构调整,雷军给了高层更多授权。
企查查App显示,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新增工商变更,雷军卸任董事长。这只是其退出诸多小米关联公司中的一例。
进退之间,小米、雷军也在筹划一个新棋盘。
2021年3月,雷军亲自下场宣布小米造车。“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9月,小米造车公司成立,注资100亿元,雷军亲自挂帅。小米表示首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根据雷军设想,小米汽车将在北京建设年产量30万辆车工厂,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换言之,2024年之前都是零创收。
放手一搏,足够令人热血沸腾,只是现实又有多骨感?
以2020年为例,小米全年净利130亿元,十年百亿美元的造车投入,相当于每年花掉其一半净利。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投入、回报期长、强迭代、大竞争的行业。抛开诸多夭折的先烈,蔚来、小鹏、理想等一线国产新势力,至今也均未实现盈利。累计投入474亿元的恒大,刚刚实现首款车型下线。
而除了量产,技术升维更是大门槛。仅仅为了一套数字电车体系,蔚来烧了近400亿元,特斯拉烧了1000亿元以上。
作为后来者,小米的投入只可能更多。况且,光有钱也是远远不够的。
强如特斯拉倒是率先实现了盈利,但这是其成功规模化、核心技术日益成熟、价格持续下沉的结果。而头部快速跑马圈地,又倒逼蔚来、小鹏等紧跟步伐,市场格局日益成熟,留给后浪小米的入局时间、分羹机会又有多少?
行业分析师林永指出,新能源汽车业已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新四化属性更强,竞争更加多维高阶,能存活的企业必须足够专业、足够创新、足够产业化。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与传统车企相比,小米缺乏安全性、可靠性的生产工艺积累;软件技术方面,又受到苹果压制。“小米造车要避免骑虎难下、雷声大雨点小尴尬,就必须要有奇袭之招,不然很难打开局面、入局分羹”。
的确,造车远比造手机复杂的多。作为“门外汉”,短期注定难以盈利,单靠输血能否持续,对主业影响几何?押上声誉的雷军、豪投百亿的小米赌性多大、是福还是祸?
更深思考是,手机业务的“三年全球第一”、“对标苹果”,与跨界造车的“全力以赴”,哪个更重要?一心二用,价值故事好讲吗。
04
增量与竞争 底牌期许
SHOU CAI
当然,能够多线出击,小米也有一定实力底牌。
比如高端化的“更进一步”,2021年前三季高端智能手机销量近1800万台,旗舰机型新用户占比超50%。
硬件方面,小米电视连续11个季度稳居中国第一,全球前五;手机×AIoT更有突破,11月22日MIUI全球月活用户超5亿;截至2021前三季度,AIoT连接设备数突破4亿。
同时,小米还积极填补线下渠道空白。
2020年7月以来,小米着重布局线下门店,设定了三年三万家门店目标。2021年10月30日,已突破10000家门店。光大证券分析预测,考虑到线下门店12个月的成熟周期,预期2022年开始,小米线下门店将逐渐开始放量显效。
战略投资布局也有看点。芯片半导体、新能源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初创企业,成为小米最爱。
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的芯片、半导体企业已超50家。OLED显示屏驱动芯片研发公司欧铼德、碳化硅半导体厂商瞻芯电子、自主可控信息安全芯片研发商爱信诺航芯电子等在业内享负盛名。
2022年1月27日,完成对苏州志盛半导体公司的注资。同时还向微源光子、承芯半导体、旗芯微半导体三公司抛出橄榄枝。
2021年12月,新品澎湃P1芯片亮相,号称耗资过亿,可实现轻薄机身下的大电量120W快充。
可见小米在快速夯实产业链、供应链,雷军的对标苹果、全力造车也非说说而已。
只是,两者还要明白一件事:市场瞬息万变、多元布局意味着更多增量也意味着更多竞争,买买买并非万能药。高效整合、生态协同出的核心技术力、核心产业力才是关键。
正如光大证券的风险提示,若公司手机出货份额提升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将导致业绩增速打折扣。若海外市场尤其是IoT品类拓展不及预期,将影响业绩增速持续性。若互联网业务增速不及预期,将影响业绩增速持续性表现。
如何夯实基础、打好预期战、摆脱破发,小米、雷军的考卷不算轻松。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小米、雷军:何解破发“梦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