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5月全面停产!又一巨头退出中国市场?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松下株式会社旗下公司——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宣布,将会在2023年5月31日前全面停止生产,进入解散清算程序并不再开展任何经营活动。

这也意味着,这个从1994年来沈阳投资建厂的企业,将结束其29年的生产,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松下蓄电池(沈阳)有限公司(简称“PSBS”)创建于1994年10月18日,由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沈阳东北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蓄电池厂)共同投资兴建,注册资金145000万日元,占地面积62500平方米(2012年)。PSBS是松下电池核心经销商,负责其产品在全国范围的市场推广、销售及售后服务。

据悉,进入中国市场之初,PSBS全面引进了日本松下公司先进技术、设备和检测系统,为世界各地提供40多种规格的“Panasonic”品牌中、小型密闭铅酸蓄电池,主要应用于UPS电源、应急灯、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以及金融、通讯系统等领域。

由于产品具有一致性好、比能量高、寿命长、安全可靠不漏液等优点在高光时期,松下蓄电池工厂生产的产品曾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家在中国市场深耕29年的日资企业,其本身背靠巨头,自身也有着不错的实力,为何要宣布解散呢?

媒体分析称,PSBS此时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主要是由于竞争力下降所致。

首先,是因为国产蓄电池品牌的崛起给它带来的冲击。

具体看来,随着电池行业技术的持续下探,再加上国内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蓄电池行业的竞争开始白热化。这一背景下,国内一些蓄电池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可以凭借规模小、机动灵活、成本低、执行标准宽松等优势获取订单。据披露,目前国内前十的蓄电池品牌均是本土品牌,如宁德时代、超威电池、骆驼电池、天能动力等。

相形之下,松下蓄电池规模大、技术标准高、企业运营成本高则会转变为劣势,在订单价格上失去优势。如同不少曾经在中国混的风生水起的外资企业纷纷离开中国市场一样,松下的竞争力已大不如前,无奈之下只能离开竞争过于激烈的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蓄电池,松下也曾是锂电池行业先驱,其于2008年与特斯拉合作,是后者的主要动力电池供应商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巅峰时期,松下的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超30%,但随着中韩企业的快速发展,松下在锂电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占率也不断下滑。

SNE Research报告显示,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EV、PHEV、HEV)电池总装机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其中宁德时代连续第六年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装机量达191.6GWh,同比增长92.5%,占全球比重由2021年的33%提升至2022年的37%。比亚迪也实现70.4GWh装机量,同比增长167.1%,市场份额提升至13.6%,与LG新能源基本相当。而松下则跌至第四,该年度装机量为38GWh,全球市占率为7.3%。

其次,日资企业的优势正在流失,而在国内生产制造的成本又在逐渐变高。在松下蓄电池进入中国的1994年,无论是场租成本还是劳务成本都还比较低,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场租及劳务成本都是水涨船高,进而是企业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因为利润无法得到保障,只能选择关闭。

近几年来,包括欧洲、美企、日企、韩日等都有过退出中国市场的先例。对于松下而言,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松下一向有“及时止损”的传统。例如,2021年3月,由于产量少、成本高,导致收益欠佳,松下公司在日本栃木县工厂进行的有机EL电视机的生产业务,就已经停产。又如,2021年松下公司的太阳能电池板及组件生产工厂,也结束相关业务,退出市场竞争。

同样,这些年还有不少曾经在中国混的风生水起的外资企业纷纷离开中国市场。比如三星和东芝,就是最早开始撤离的外资企业之一。两家公司已经将工厂搬到越南,以便更好地开拓东南亚市场。此外,索尼也已将工厂搬到泰国,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业务规模。

关于海外巨头退出的原因,麦肯锡曾表示,可以从自身发展速度,和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差之间找到答案。他们中的“业绩突出者”和“业绩落后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在2010至2021年间增长最快的跨国公司,这段时期最后两年的年均收入增速达到20%——快于前9年的16%。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中的“业绩落后者”的机会却越来越少:2010至2021年间收入萎缩速度最快的跨国公司,在疫情开始后的收入减少速度更甚以往,从每年缩水3%,扩大至5%。

不过,对于本土企业而言,外资的撤离无疑让本土企业在扩大市场份额上更加积极地。比如,过去10年,本土企业在便携电子产品、食品杂货和5G基础设施领域夺取了20-40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

2013至2021年,中国大型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增长速度达到“财富500强”外企的3倍左右。在麦肯锡2021年对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研发高管进行的调查中,有6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产品开发环境和能力至少已经可以比肩全球一流产品开发中心,或者有望在5年内比肩。

外企高管密集访华,释放积极信号

不过,也并非所有外资都在撤离,反而是近段时间以来,外企高管密集访华成了海内外瞩目的话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生机勃勃的中国市无疑正在用属于自己的魅力吸引着新朋和故友。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25日-3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官微公布的外方代表名单包括了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三星电子会长、执行主席李在镕,高通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安蒙,博通总裁、首席执行官陈福阳等跨国企业负责人。

3月26日-3月2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分别会见了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及阿斯麦公司全球总裁温宁克。会见期间,王文涛与各方代表就企业在华发展、数字化转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王文涛表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愿为包括高通、苹果、阿斯麦在内的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据了解,高通、苹果公司、阿斯麦以及三星进入中国市场发展以来,各方一直保持着友好的生态合作。尽管近年来受高通膨、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但其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可以看到,在部分外企选择撤离的同时,一些外企又开始在国内发现新的曙光,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种全新和更加深度的发展升级。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