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芯片股,距离真正的国产化替代还有多远
“技术就是你出生时尚不存在的任何事物。”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2003年图灵奖得主Alan Kay曾经这样定义科技与未来。而在当下,科技股则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议题。
一方面,美股市场台积电、英伟达屡创新高。另一方面,在港股市场主要指数普遍下跌的背景下,芯片股逆势走强。10月21日,港股恒生指数跌1.57%,恒生科技指数大跌2.37%,但芯片股却逆势暴涨,其中,宏光半导体涨幅一度涨超20%,最终收涨9.2%,领涨芯片股板块。
在港股市场这一轮的分化行情中,芯片股为何能够逆势上涨?
半导体成功“接棒”地产券商,或成下一轮行情主线
在连续多日的大涨以后,港股市场迎来了新一轮调整与震荡。
图1:恒生指数
从指数走势来看,港股三大指数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截至10月22日收盘,恒生指数从10月7日的最高点23241.74一路下挫,累计下降9.84%。恒生科技指数也从10月7日的最高点5541.53开始回调,跌幅超13%。
随着两大指数陷入普跌,在前段时间的暴涨中涨幅最为明显的券商和地产板块几乎全线退潮,万科、融创、中金公司等股票国庆以来均跌幅超过20%。
究其原因,港股此次调整与市场获利回吐有关。
中泰国际指出,恒指经历过此前的暴涨,已经接近2023年1月初的高点,叠加短期估值修复已非常充分,预计港股的波动性将会显著增强,不排除有高位获利回吐压力。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则表示,短期来看,逼空式反弹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在经历了逼空式反弹之后,港股市场在2024年的涨幅已经全球领先。因此,极有可能出现短期获利盘回吐。
而与金融、地产股的低迷相对的,是以半导体产业链为代表的科创板块的强势。10月21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上海复旦三家龙头均曾走出了“A+H”同步上涨的行情。这是市场在地产、金融方向高位震荡之际,对半导体等科技线接力的一种预期反映。
而驱动这一行情的,则是消息面层面的多重利好。10月18日,金监局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证监会主席吴清也表示,将以支持优质创新企业为重点,引领带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方面,短线政策支持资金向科技行业倾斜,另一方面,半导体行业具备较强的科创属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在“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的政策取向中兼具“经济顺周期”及“新质生产力”的双重特征,或将成为下一轮牛市的一大主线。
行业产销复苏,国产半导体公司迎来估值修复
除了宏观层面的政策利好以外,在中观的行业和微观的基本面角度,半导体行业也同样迎来了回暖:
一方面,此前,台积电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台积电营收约新台币7596.9亿元,同比增长39.0%,环比增加12.8%;税后纯益(净利润)约新台币3252.6亿元,同比增长54.2%,环比增加31.2%。
优秀的营收和利润数据远超分析师的预期。财报发布当天,台积电股价暴涨9.79%,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对整个半导体板块都起到了提振作用。分析师指出,台积电在季度业绩超过预期后上调了2024年收入增长目标,缓解了市场对全球芯片需求和人工智能硬件繁荣可持续性的担忧,向投资者表明其对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
同时,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6%,环比增长3.5%,连续五个月实现环比增长。这表明全球半导体需求持续回暖。
另一方面,从多家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来看,如全志科技、鼎龙股份、沪电股份等公司预计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均出现大涨,半导体行业的产销业绩已出现回升势头。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计,2025年至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将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保持第一的地位,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
同时,多家机构发布研报认为,AI算力、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利好频传,将持续推升中国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回升。
银河证券表示,半导体行业板块经历连续调整,多种迹象表明半导体行业周期上行。关于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封测板块,银河证券认为当前具备配置价值。
华泰证券亦指出,在本地化生产及国内消费电子需求修复背景下,二季度国内晶圆代工企业
处于较为满载状态,中芯国际及华虹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2%和97.9%。并且,在三季度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需求旺季驱动下,这一数字有望保持提升的趋势。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周期回暖的市场预期得到基本面确认,有理由认为,半导体行业或将迎来估值的重塑。
大国博弈的兵家必争之地,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还有多远?
作为中美贸易争端与科技争端的焦点,“中国芯”及其背后的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一直是业内优先级最高的议题。
自2020年开始,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到哈里斯,美对华半导体管制呈现出由“有限出口”向“全面出口管制”、由“5G”延伸至“AI”、从“垂直领域”扩展到“全链禁止”的趋势。这种产业链级别的限制,曾经一度使得国内几乎所有芯片、半导体领域的产品、研发都杳无音讯。
尽管有些人并不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是他们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中国芯片出口额达到355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与2018年相比,中国集成电路的出口数量从396.5亿颗涨至886.8亿颗、单颗芯片的价值从1.7元上涨至4元。
6年时间,集成电路出口数量涨了2.23倍,金额涨了5.25倍。中国芯片产业在数量、金额、单位价值上也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是明显的产业升级,量价齐升。
而从细分领域来看,在功率半导体行业,据NE时代统计,2023年1-8 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功率模块国产供应占比超过 59%。同时,国产功率模块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7%。在CIS领域,据Yole数据,2022年韦尔股份在手机行业中的市占率为11%,仅次于索尼和三星。此外,在内存接口芯片、NOA智能驾驶芯片领域,澜起科技、地平线等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更是常年维持在40%以上。
不难看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的策略,从最下游的终端消费市场开始,逐渐培育根基,打开上游的市场空间,再逐个环节向上游替代。
虽然,这一策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向上追溯后,我国的半导体产业链上游还是在使用大量海外技术和设备,缺陷扫描仪,CD量测等线上不可或缺的精密光学设备和用于失效分析的SIMS,FIB等设备也是完全依赖KLA等欧美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想要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力与规模交替提升的正向循环,摆在中国半导体公司面前的注定将是一场持久战。
来源:港股研究社
原文标题 : 疯狂的芯片股,距离真正的国产化替代还有多远?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