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软协秘书长吕卫锋:基础软件发展需立根铸魂!原生开发要长在自己身上

2021-09-29 15:48
来源: 粤讯

在新形势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而在基础研究中,基础软件是重要领域。“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软件“开源”列入其中,明确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近日举行的华为全联接2021,则以“深耕数字化”为主题,进一步强调基础软件的重要性。同时,鲲鹏计算升级两大开源基础软件,携手国内相关企业和开发者共筑计算新生态,共赢数字新时代。对此,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吕卫锋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基础软件的发展需立根铸魂,要让原生开发长在自己身上。”

机遇与挑战并存!基础软件重要性凸显

基础软件有多重要?在吕卫锋看来,“基础软件处于产业链上游,负责研究、制定并控制软件产品的核心技术、体系结构和标准,控制着整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国家或企业如果长期游离于全球软件产业链上游外,将很难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

吕卫锋提到,“国内基础软件面临着重重挑战”。从走势看,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目前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几乎全面落后,业内普遍认可的时间差距在一二十年左右。

如果中国不能掌握自己的根技术,很容易被扼住咽喉。对此,吕卫锋强调,“建立自己的根技术和原生开发体系及生态是极其重要的举措,也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竞赛中有可能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抓手。”

而吕卫锋同样认为,“我国基础软件也面临着新机遇。”开源和生态在成为软件研发模式的主流,移动互联网根技术的兴起也提供着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智能社会的初级阶段,基础软件根技术发展模式和路径将迎来重大洗牌阶段。

我国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在数字化转型、政府重大应用的强大市场资源,在展现厚积薄发的力量。目前,国内开源软件生态建设正逐步走出模式模仿阶段,技术内涵不断增加。国内的众多企业也开始更加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跨领域价值链横向拓展的生态共建、生态共享发展。

产、学、研、用齐发力,共筑产业新生态

下一步如何走?吕卫锋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基础软件根技术的突破,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并共筑产业新生态。”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汇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帮助从业者明晰世界趋势,洞察国内先机,把握发展机遇,聚变创新思路。最终,推动基础软件根技术成为驱动我国多维度加速发展的核心引擎。

而各界显然已经在积极展开行动——就在今年5月,软协联合绿盟、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华为等15家单位和企业联合发起《共同打造基础软件根技术》倡议。这份倡议的发布,是中国基础软件向前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时代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一副新图景在徐徐铺开。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面对操作系统“软烟囱”带来的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协同繁琐的挑战,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

其定位为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CT和OT。欧拉创造性地提出全栈原子化解耦,支持版本灵活构建、服务自由组合,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之所以推出欧拉,在于华为希望构建一个新的生态,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一系统不能简单地模仿或跟随当前某个领域领先的产品,而是要做出创新。同时,这个创新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场景化需求和客户需求。正是为了解决众多面向未来的需求,华为推出了欧拉全新版本。

此外,欧拉和鸿蒙已实现了内核技术共享。未来计划在欧拉构筑分布式软总线能力,让搭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和连接鸿蒙终端。后续将进一步在安全OS、设备驱动框架以及新编程语言等方面实现共享。鸿蒙是面向端侧的、欧拉是面向数字基础设施,二者具有同样的设计理念和定位,有条件且已经在内核层面将这两个系统进一步打通。

简单来说,通过能力共享和生态打通,欧拉+鸿蒙可以成为面向未来大家都需要的统一的操作系统,也是面向未来整个数字经济发展云、管、边、端全场景所需要的操作系统。鸿蒙跟欧拉这两个操作系统相互互补,以1+1>2的澎湃能量覆盖数字全场景。

可以看到,基础软件根技术既有创新,又在实现商业落地。当然,产业生态建设也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据吕卫锋表示,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国内在区块链、AI、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内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高价值开源技术和企业加入中国的开源基金会,提前布局新兴领域内的开源生态,支持以国产操作系统为基础的根技术和根社区发展。

二是建设与国际主流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相比具有服务差异化,且主要面向新兴领域的全球性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合规合法地共享双边开发进展和成果。三是鼓励全球软件企业以及技术和生态运营人才协同创新,与中国企业共建开源软件生态体系,共享中国巨大的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开源、开放,产业共建,我想这是基础软件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风向。”吕卫锋对产业发展有着前瞻性的洞察。而在产、学、研、用齐发力下,基础软件根技术创新及产业生态将得以全面蜕变。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会被攻克,进而打造出真正的“数字沃土”。

人才为关键资源,需倾力培养

人才,被称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资源。吕卫锋认为,“只有造就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我国基础软件实现质变的跃升。”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建成基础软件产业新生态,优秀人才的培养、储备不可或缺。

而基础软件是底层技术、根技术,通用性和专业性更强,需要更多对操作系统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人才。但实事求是地说,此前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国内在基础软件根技术的人才培养方面有断层。

要真正解决人才匮乏这个问题,就必须从两方面进行破局。一方面,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跟高校共建,重新构建操作系统的专业能力。把行业多年积累的知识,通过课程、教材、联合培养、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和高校一起把专业能力重新建立起来。

另一方面,还是要加快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只有足够大的产业规模,才能容纳更多的人才,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这一领域。

在培养基础软件人才方面,华为已经开了一个好头。2020年,教育部与华为联合启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从高校人才培养着手,为计算产业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目前,已经在72所学校落地,21年预计开课1300门,培养2000+先锋教师,发布10+本教材教辅。

今年,华为推出了“优才、众智”双计划。4月份启动的“鲲鹏优才实习计划”,目前已上线500多个实习岗位,优先面向“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的鲲鹏高校学生。领军人才快速成长,大批优秀人才在快速崛起,在为基础软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未来,吕卫锋强调了自主及开源开放的重要性。他表示,“持续自主演进,掌控软件供应链、满足复杂场景、开源开放能力讲会是基础软件产业生态未来发展的走向。同时,整个产业生态的建设离不开软硬协同生态的共同发展。”

推动基础软件行稳致远,已成为共识。数字化浪潮下,基础软件在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多方针对基础软件的发展,都在展开积极探索。一个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在被全力开启。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