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印度怎么就成了跨国企业坟场?

2022-08-10 11:46
数字力场
关注

论下黑手,就服印度。

撰文 | 佘宗明

「阿富汗是帝国坟场,印度是跨国公司坟场。」

前不久,智谷趋势这样给印度的营商环境下评语。

现在印度又在整活了。

彭博社消息称,印度方面打算限制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出售价格在12000卢比(约合1026元人民币,150 美元)以下的设备,以推动印度国产手机产业发展。

就差报在印度手机市场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小米、realme(真我)、vivo和OPPO的身份证号了。

雷军听完这消息,大概很不OK。

但印度官方的态度是: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中国手机厂商,都是冤种。

01  

说起来,这不是中资企业首次被针对。

2020年4月,印度发布了外商投资政策(FDI)修改通知,要求来自与印度陆地边境接壤国家的投资者均须通过政府审批。

看到这,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有些恍惚:合着我也有份?

中国企业的大批在印投资项目,之后都卡在了印度商务部审批环节——从政策颁布到今年6月29日,中国企业一共提交了382项申请,最终通过批准的只有80项。

真·投资不过恒河关。

两个月后,印度电信部宣布封禁包括Tiktok、微信、快手等在内的59款中国手机APP;没多久,印度政府又对华为、腾讯、阿里等至少7家中国企业进行相关限制。

这么一来,印度变成了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指南标注的盐碱地。

2020年6月,印度政府被传阻止本国电信运营商采购华为中兴设备。到了12月,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批准设立新指令,将电信产品分为「可信」和「不可信」两类,随后电信部将中国公司排斥在供应商来源标准的政策咨询会议之外。

这是磨刀霍霍向中国的ICT与手机企业的伏笔。

2021年10月,印度电信部要求中国手机厂商小米、vivo、OPPO等提供手机组件的数据与细节。

「以市场换技术」太慢?那就逼着对方给配方。

可以脑补这样的对话——中资企业:你怎么不去抢呢?印度电信部门:多谢你提醒了我。

因为尔后的情形是,印度变本加厉:

2022年2月中旬,对华为展开突击性税务调查,还对首席执行官李雄伟发布了类似于边控的措施。

5月份,印度以非法转汇为由,冻结小米约48亿元资产(小米在印度最高年利润也只有3.5亿元);

7月份,印度先后冻结vivo、OPPO品牌的资产和银行账户,要求缴纳巨额保证金;

8月3日,印度再次指控vivo涉嫌偷逃221亿卢比税金(约合19.05亿元人民币)。

▲中资企业在印度被打压案例汇总。图片来源:智谷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核查及合规性普查,打击对象从手机厂商、设备供应商到基础设施投资商、移动应用程序供应商。

论下黑手,就服印度。

我都给它拟好了台词:「跨国企业坟场」的名号我吃定了,我说的,耶稣也拦不住我。

接下来,要打压的不会是跻身「四大海外美食特工」之列、口头禅是「干净又卫生」的中国在印美食博主刘庸吧?

02  

说印度不讲武德,我觉得都是对马保国老师的大不尊重。

它变起卦来,连唱「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的慕容晓晓都得说你无情你无义你无理取闹。

要知道,早些年,印度对中资的态度,就是把「欢迎」两个字打在了公屏上。

2014年前,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战略,表示要将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从15%提高至25%。

制造业的层次高低,就看手机和汽车。就手机而言,印度当时已有Micromax、Intex、Lava、Karbonn四大本土手机品牌(合称MILK),市场份额高达46%,但全都靠着深圳华强北过活,躺在低价区靠着贴牌策略混日子,印度本土的手机生产企业仅有2家。

怎么刺激本土的手机制造?很简单,找鲶鱼。

于是莫迪政府重金求「电子」——向中国手机厂商伸出橄榄枝,并把电子器件的进口关税降到5%,希望小米OV们能像特斯拉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池春水那样,能激活印度的手机市场。

莫迪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是值得印度学习的对象,中国的大量资本正是印度很看重的外部资源。

2015年是个节点性时刻:印度政府承诺将放宽「在印开展业务」;印度总理莫迪访华,签署超金额合计多达百亿美元的24项合作文件;阿里、蚂蚁投资印度版支付宝Paytm超10亿美元;VC组团考察印度蔚然成风。

在那年,作为先行者的小米召开了印度发布会,雷军在台上还贡献了日后被网民们玩坏的名梗——Are You OK?

而在前一年,他去印度,受到了莫迪的高规格接见,莫迪在社交媒体上直夸「小米是印度制造的重要助力。」

▲雷军2015年去印度后,受到了莫迪的高规格接见。

前赴后继的,还有ViVo、OPPO、华为等中国手机厂商。十亿人口级消费市场,想想都钱景可观。

虽然2016年印度又把针对手机零部件降了的关税加了回去,最高税率达20%,但这挡不住中国手机厂商们的投资热情:

小米花了35个亿,在印度建了七个工厂;vivo疯狂开设线下门店,计划到2030年对印度投资35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0亿元)……

来自高阶生产力的降维打击,经常是打个响指就能摧枯拉朽。更何况,中国手机品牌的强大「卷」力,足以让印度本土品牌无力招架。

正因如此,原本在印度手机市场市占率高达22%的本土品牌Micromax,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时市场份额都不到1%——前五除了三星,都是中国手机品牌,包括小米、realme、vivo和OPPO。

鲶鱼来了,池子里原有的鱼却是「给机会,不中用」,这下水池管理人员不乐意了,直接把「水温」往下调。

具体办法就是搞突查。欲加之罪,那就莫须有一下:逃税,洗钱,非法转汇……总有一款适合中资企业。如果不适合,那就量身定制。

像这次限制中国手机厂商卖千元以下的手机,就很蛮横。

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统计,15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占到印度 2022年第二季度手机销售量的1/3,其中8成是中国手机品牌。

不让中国手机品牌卖低价,可不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做」,而是「逼着别人把路让出来,让自己走得更顺」。

就连世贸组织的长臂,都穿透不了印度的铁壁。

事实上,对于印度当局的这一系列操作,印度手机和电子产业协会都看不下去了——该协会今年6月曾致信印度政府,认为这些行动造成了行业「深度且没有必要的恐慌」。

但拿别人的头撞墙的人,撞了南墙也未必会回头。

03  

莫迪没去过四川,但莫迪政府的变脸水平,无疑可以媲迹许多川剧表演家。

印度为什么对中资企业演了这么一出变脸?

原因不外乎三点:

1,地缘政治因素。

2020年是印度对中资企业态度全面转变的拐点。这跟美国政府掀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几乎同频。

也是在2020年,随着特朗普总统访印和「2+2」会谈,美印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尤其是在今天,承接了部分从中国迁出产业链的印度,滑向了产业竞争天平上跟中国相对的另一侧。

2,产业竞争节奏。

电信基础弱、基建水平差、工业底子薄,都是印度提升制造业权重的掣肘。

引入中国手机厂商,帮它积累了供应链体系,相当于打下了地基。如今,大小诺伊达两地,就成了中资手机硬件供应链企业的高度生态聚合区。

▲2022年一季度印度手机市场的数据。数据来源:Canalys。

得益于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全球电子产业链转移,印度从整机装配到元器件,都迎来了快速发展。从2015年到2019年,印度国内电子产业产值翻了一倍有余。

这合乎印度下的「分阶段制造计划」这盘大棋设定的节奏:

先是拿税收优惠将中资手机厂商引过去,再上调零部件关税引导它们将零部件工厂移过去,之后用「生产关联激励」机制扶持本土的高精尖企业,以图赶超中国。

2015年,莫迪还在说:我们非常迫切地希望发展那些中国十分强大的行业,我们需要你们的参与。

2019年10月,印度财长公开表示,要确定哪些跨国公司正在离开或考虑离开中国,要与这些公司展开接触,尽一切可能游说它们去印度。

2020年12月,印度信息通信技术部部长称,要集中精力让印度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他的目标是让印度在手机制造领域「超越中国」。

在ABC(Anything But China)政策之下,印度的野望也很清晰:将「美欧日+中国」的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中国,变成印度。

3,卸磨杀驴习性。

智谷趋势曾复盘受印度的Tax terrorism(税收恐怖主义)影响的全球企业:亚马逊、富士康、壳牌、诺基亚、IBM、沃尔玛……都在其列。

2014年时任印度财政还在给外资吃定心丸:回溯征税不会搞「开棺验尸」。结果呢,掘墓鞭尸的事可没少干。

不光是回溯,名目还想增就增、税率还想调就调:今天给你优惠,明天报复性加倍征收——2020年它就曾面向国外数字企业加征2%的数字税。

政策多变,加上政局复杂、民粹泛起,让不少跨国企业吃一堑长一百智:可口可乐、IBM、通用、谷歌、福特等,都是先撤为敬。

原来系华为旗下的荣耀,也撤出了印度,荣耀CEO赵明给出的理由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需要你时恨不能跪舔,不需要你时拔毛一遍又一遍……乍看起来,印度也是赢麻了:在电子信息产业助推下,印度经济前些年颇为活跃,早些时候,有些国际银行根据数字模型预测,印度经济2030年超越日本。

但这两年,印度经济增速明显在放缓。营商环境的糟糕,更是对冲了其庞大的市场优势,让许多本可流入印度的投资流向了越南和拉美。

04  

说到底,不稳定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逐客令」。而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容不得瞎折腾。

印度下黑手下第一次,外资企业们会拿着新兴市场入场号码牌,说:那还是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智能手机覆盖率不到60%、5G建设还是起步阶段、换机潮还未开始……这些都对应着增量空间与Copy To India的机会。

第二次下黑手,部分外资企业会打退堂鼓,但心里还是会做自我建设:出海嘛,难免会受政治、宗教、社情等因素影响,得保持定力+顺应环境。

第三次下黑手,「人口红利」「成长性市场」都救不了外资塌陷的信心。

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就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对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下降近七成,只有6318万美元。2021年,外国投资者从印度股市撤出320亿美元,这也是历史性的。

虽说脖子短的印度没有被卡脖子之忧,可对于高度依赖外资的印度来讲,外资被赶走被吓跑,只会让「印度制造」的愿景加速落空。

对中国手机厂商而言,它们可能有100个理由无法放弃印度市场,可真要放弃印度市场,只需1个理由就够了——营商环境糟糕到超出其承受力阈值。

具体标准就是:合规成本高过预期收益,产业生态被政治生态霍霍。

▲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正遭遇挫折。

这其实也是对「唯市场论」的打脸:不要以为有了市场,外资就不招自来。

涵括制度生态和税收机制在内的友好型营商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之前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市场至少还有15-20年的生存空间,目前供应链厂商撤离的只有10%-20%。

可别忘了,印度市场的两面是动态变化的。真要到了营商环境的劝退效果高过庞大市场的吸引力时,外资企业恐怕也不会在「坟场」里久耗。

某种程度上,当下的印度,就是个潜力股,它挺会用花言巧语撩人,但PUA起来也很「印度」。

但外资不是傻白甜。

它才不会怀着抖M情结说「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只会甩出一句——「伤我可以,请注意次数」。

       原文标题 : 印度怎么就成了跨国企业坟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