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龙芯3A6000 PC处理器即将流片,明年大量出货!

国产化CPU正起航

众所周知,通用处理器一直是国产芯片领域研发的重点。但在全球来看,国际上CPU的桌面市场主要为IntelAMD所拥有;服务器市场则主要为Intel垄断。国产化CPU经过三个历史阶段的不断发展如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

最早是在上世纪50-70年代。中科院计算所、109厂、半导体所先后成立,锗晶体管、硅平面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相继实现突破,为109乙机、109丙机、156机的诞生分别提供了基础。1975年,伴随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兴起,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百万次计算机013机研制成功。为我国CPU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1985年,中科院计算所、半导体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单位和109厂合并,成立中科院微电子中心。但这一时期,由于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弱等原因,产业完全市场化但自主性不足;

如今进入21世纪,国产CPU自主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泰山计划、863计划等催生了一批国产CPU品牌。直到2002年,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代号X1A50)流片成功;2006年,“核高基”重大专项推出,“高”即为高端通用CPU;2014年,我国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纲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国家大基金)第1期成立,主要投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2019年,国家大基金第2期成立,主要投资应用端。可以说,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淀,国产CPU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国内CPU行业的市场格局相对来说呈现一个较为稳定的局势。

在国产化CPU的发展进程中,龙芯中科与国内多数CPU企业主要基于ARM或者X86指令系统融入已有的国外信息技术体系不同,龙芯中科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旗下陆续推出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龙芯1号系列、龙芯2号系列、龙芯3号系列处理器及配套芯片。2021年开始,公司开启自主生态建设的新征程。公司系统掌握了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CPU性能逼近市场主流CPU的水平,并且在安全设备、电子政务、能源、交通、金融、教育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形成了包括几千家企业的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六大国产CPU盘点

当然,除了龙芯中科以外,国产CPU领域还有诸如鲲鹏、飞腾、兆芯、海光、申威等一批优质国产CPU厂商。

其中,海光和兆芯采用X86架构IP内核授权模式,可基于公版CPU核进行优化或修改,优点是性能起点高、生态壁垒低,缺点是需要支付授权费、自主创新程度较低。

据了解,海光最新一代CPU已接近国际同类高端产品水平,并兼容X86指令集,具备较高的应用兼容性和较低的迁移成本,在电信、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优势显著,其与第一大股东中科曙光的高效协同为公司产品放量打下了深厚基础。

华为鲲鹏和天津飞腾则是采用ARM指令集架构授权,可自行设计CPU内核和SOC,也可扩充指令集,自主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中,华为鲲鹏920处理器是业内首款7nm数据中心ARM处理器,非X86架构芯片中鲲鹏920芯片在算力维度方面优势领先,且发展至今已经达到可以与X86芯片相匹配的性能。飞腾则基于PKS体系,在党政信创领域市占率领先,市占率高且产业链更为完整。

龙芯中科就不用多说了,它采用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拥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可靠性,其秉承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的运营模式,从指令集/IP 核授权、到芯片级/主板级开发以及系统内核应用等方面对生态伙伴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支持。

申威采用自研的申威 64 位指令集,重点应用于特种领域,努力实现在国防和网络安全领域芯片的自主可控。随着其产品技术的日益成熟,其生态也不断趋于完善。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