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产芯片圈的第一次“联姻”,谁能笑到最后?

2023-07-19 17:15
热点微评
关注

国产ARM两大头部玩家牵手了。

7月12日,华为与中国电子宣布合并鲲鹏生态和PKS生态,共同打造同时支持飞腾和鲲鹏处理器的“鹏腾”生态。从同行竞争到生态合作,国产ARM一日间风云变幻,让业界吃了个大瓜。

事实上,这场突如其来的结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国产ARM危机日盛,同在赛道中争渡的鲲鹏和飞腾选择抱团取暖,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常规操作。当然,在国产ARM日薄西山的背景下,两者匆匆联姻难免蒙上了一层“黄昏恋”的凄苦色彩。

尤其从目前曝出的合作模式来看,华为保持了一贯的强势形象,几乎主导了大部分优质业务板块,但却在芯片技术等领域仍对中国电子有所保留,很难让人相信“鹏腾”接下来的合作中能否做到相敬如宾。

毕竟是同行,真正要做到双赢难度很大。再叠加ARM新版本停售、自研通道受阻等不确定因素,国产ARM 的未来仍然扑朔迷离。

齐大非偶,同行联姻恐难实现双赢

尽管鹏腾合并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但仍然无法否认华为在这场联姻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早在2021年,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公开提出:“推动把PKS和鲲鹏生态融合为一个生态,力出一孔,共同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显然,华为在这场联姻中做足了铺垫和准备。时隔两年,就像是一个“单相思”的小伙子蓄谋已久终于追到了思慕的姑娘,迫不及待传出喜讯。

但是好女也怕嫁错郎,从此次合作公告内容来看,一向强势的华为此次并未对中国电子放下姿态,在合作中主导和占据了大部分业务板块,俨然将一口吞下国产ARM大半壁江山。

众所周知,鲲鹏和飞腾是国内ARM阵营两大主流,在很多业务领域都有重合。相对来看,华为鲲鹏覆盖的产业面更广,业务量也更大。

而在此次合作中,两者将遵循“聚力发展、弱化退出、共同建设”的原则,“集中力量”发展鹏腾生态。如何理解这一合作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共同发展“我有你无”和“我强你弱”的领域,力量要高度集中在领先的一方。

领先者是谁一目了然。在基础芯片、数据库、主板、移动终端、云平台、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国电子相对华为来说都处于弱势地位,要支持并且让渡给华为绝大部分利益。

在“弱化退出”原则下,这意味着中国电子部分已经布局还未形成规模的领域将腹死胎中,积累多年的技术经验和市场被迫缩减甚至停摆。

同时,业务大规模裁剪下,冗余员工如何安置、过剩资源如何整合,都将成为未来合作发展中的包袱和问题。

中国电子作为国企,这些问题在将来只会暴露的更加明显。而站在受益者华为的角度来讲,如果不能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很难不让人质疑是在透支中国电子的前提下采补自身。尤其对于信创赛道来说,这无异于某种程度上的“民进国退”。

挑肥拣瘦,鹏腾生态合体成全了谁?

鹏腾生态合作中,中国电子倒也并未将业务和市场完全拱手相让,在一些强势领域还是占据了一定份额。但如果以“划地盘”的方式来判断,在某些“共同建设”的环节,华为拿下的明显都是膏腴之地。

根据目前外界流出的合作内容显示,“鹏腾”计算体系形成后,中国电子将更加聚焦于传统计算领域和数据应用领域,而华为将更多聚焦于新兴计算领域。

显然,新型计算领域更具发展空间;传统计算领域则竞争激烈,毛利普遍较低。在优势业务选择上,华为占尽了先机。

从合作形式上来说,两者之间的链接不可谓不紧密。但进一步从技术互通角度来看,华为对中国电子却仍有所保留。

在主板产品合作上,华为保持了一贯的成品销售模式,即不对下游整机厂商直接提供鲲鹏芯片,而是提供集成了鲲鹏芯片的鲲鹏主板。并美其名曰增强下游合作厂商的依赖性和黏性,建立稳固的生态合作关系。

但这本质上还是在抢占价格主动权,以技术操控下游厂商的一种手段。对于中国电子来说,只能拿到鲲鹏主板就意味着鲲鹏芯片仍然是“黑匣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真技术暂且不论,飞腾的利润空间将完全操控于它手,倘若未来中国电子的项目运作还要先向华为申请价格,就真的是贻笑大方了。

这种绑架生态伙伴的策略在过去并不鲜见,业内也不乏吐槽华为过度强势的合作厂商。

客观上这也可以理解:作为链主,华为对国内下游厂商天然具备生杀大权。可是,鲲鹏之前一直不愿分享芯片内核设计给各大oem厂商,还可以辩解为节省友商独立开发的时间,但在“鹏腾”这种深层次合作中还要留一手,很明显已违背了“共同建设”的初衷。

合作不是兼并。目前可以预见的是,“鹏腾”这种过分偏颇的合作模式很难长治久安,未来两者必然会在自主权问题上产生龃龉。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把问题蔓延到更多生态伙伴中,现在看似繁荣的鹏腾生态体系可能会朝夕间崩塌星散。

孤注一掷,国产ARM存在团灭风险

此次“鹏腾”合体暴露了华为在生态合作中过度强势的作风问题,过去还可以掩盖在产业整体的高速增长和链主的不可替代性之下,但此次合作从根本上涉及到国家信创大业,仍寄望于中国电子在合作中一味妥协退让,已经变得不太现实。

从法理上讲,中国电子作为国有企业根正苗红,是信创产业的第一载体。华为作为民企,能否保证信创绝对安全性还未可知,在合作中仍然咄咄逼人大划地盘,难免有以利为先、越俎代庖的嫌疑。

而从宏观来看,国产ARM路线合流是大势所趋、政策所向,鹏腾生态合并可以视为国家推动信创和国产自主的一个试点,备受各界关注的同时也应起到示范作用。

尤其生态建设涉及的相关方和环节很多,要考量到各方面利益的权衡与博弈,华为和中国电子需要不断为此作出取舍。这种情况下,是否能秉承一片公心,是否具备梳理复杂利益关系的智慧,将变得非常重要。从当前情况来看,华为作为主导者,在心态上还未为此做好准备。

结合当前ARM新版本停售、自研受限等现实困境来分析,华为绑定中国电子突围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应对危机的方式。但骤然从同行争渡变成同舟共渡,心态的转换也一定要适时同步。尤其在共同建设的核心领域中,决不能以透支对方发展潜力为代价只为巩固自身利益。

毕竟同在一条船上,如果不能少一些权谋,多一些公心,岌岌可危的国产ARM最后的希望也将变得渺茫,且要面临全军覆没的巨大风险。

过去三十多年里,民族品牌红利加身的华为在国内市场游刃有余,一定程度上要受益于用户市场上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成也人设,败也人设。市场情绪可以为信创大业买单,但不应将个体利益放大,以此来绑架用户和友商共担风险。

接下来华为需要警醒的是,如果不能在生态伙伴体系中调整大家长心态,做好利益平衡,舟沉之时恐怕将迎来更大的反噬。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原文标题 : 国产芯片圈的第一次“联姻”,谁能笑到最后?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