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上半年再亏5.4亿元,寒武纪真“长不大”?

2023-08-31 10:43
数智研究社
关注

文|陆知春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8月30日,寒武纪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寒武纪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减少33.37%;归母净亏损为5.4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12.46%左右。毛利率为70.86%,同比提升了15.93个百分点。

对于营收减少的情况,寒武纪也给出了解释。寒武纪表示,受到供应链的影响,公司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优先服务于毛利较高、信用较好的客户,影响收入减少的同时,毛利进一步提高。

作为集齐“硬科技、中科院学霸创业、明星独角兽”等多重光环加持的寒武纪,从一经成立便受到一级市场投资人在内的资本的关注。2020年,寒武纪登陆科创板,上市仅4个交易日股价即触及历史新高的297.77元/股,市值也突破了千亿元关口。

随之而来的则是无休止的下跌,“上市即巅峰”成为业内形容寒武纪这家AI芯片公司最贴切的解释。上市仅一年多时间,寒武纪股价便跌至百元以下。整个2022年,寒武纪的股价一直徘徊在60元/股左右。

但2023年来,伴随着ChatGPT的火爆,AI人工智能行业迎来了大量的市场关注。寒武纪自然也是备受关注的一家,股价的回升就是最好的注脚。2023年初,寒武纪股价从54.15元/股一路暴涨至271.47元/股,大有“重回巅峰”的势头。

但大涨更多伴随的是炒作,寒武纪等诸多被推到聚光灯下的公司,并没有推出令市场信服的产品。“虚假的繁荣”仍然让人担忧,市场回归理性是迟早的事。

至2023年8月,寒武纪股价又跌去接近50%,8月25日盘中报价139.23元/股,总市值660亿元。

连年亏损

「数智研究社」发现,从寒武纪公开披露财务数据的2017年算起,至2023年上半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尤为关键的是,近三年来,寒武纪的亏损还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社交媒体上也传出“不知道寒武纪什么时候能摘U”的疑问。

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2年,寒武纪分别亏损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和12.57亿元。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又亏掉5.45亿元,累计亏损已超过40亿元,但好就好在亏损出现了同比收窄的情况。

但即便在亏损,寒武纪还在为新项目的建设筹措资金。毕竟,在ChatGPT带来的一阵春风,寒武纪不想错过讲新故事的机会。

在2022年9月,寒武纪曾披露了一次达26.5亿元的定增募资。2023年2月,该次定增募资通过了上交所审核。但2月18日募资总额又降到了16.72亿元。「数智研究社」计算发现,该次定增的发行价为20.86元/股,远低于上市时64.39元/股的发行价。

彼时,寒武纪表示该笔定增资金将用在建设先进工艺平台芯片项目、稳定工艺平台芯片项目等长达3年的项目建设期上。在2023年上半年年报中,「数智研究社」发现,定增募资到达项目累计投入进度达到92.31%,已基本到位。

这些钱,花出去容易,但产出呢?

从投入方面看,「数智研究社」发现,从2017年开始,寒武纪研发费用率均超过了100%。从2017年至2022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分别为2986.19万元、2.40亿元、5.43亿元、11.36亿元和15.23亿元。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费又支出了4.83亿元。

投入和产出的巨大悬差,也许正是导致寒武纪在资本市场,一路被抛的重要原因。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也曾公开表示,“寒武纪要成为最正统的芯片公司,必然要承担极高的研发成本”。

好在,寒武纪在陈天石的带领下,正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从2018年至2021年,寒武纪基本上每年都能推出一款AI芯片,发展出了云端大型SoC芯片、边缘端中型SoC芯片两大AI芯片业务。据说,2021年推出的云端大型SoC思元370,将制程工艺推进到台积电7nm的级别。

「数智研究社」惊叹于寒武纪的研发能力之际,却对他们的产能保持怀疑态度。业内对于AI芯片想要回本形成的共识是——卖出千万颗。可从2019年批量出货至今,寒武纪不同型号的芯片销量只越过了百万片的级别。这么看,寒武纪想要回本确实是遥遥无期。

不过,寒武纪账面上却并不缺钱——截至2023年上半年,其货币资金还有19.79亿元。

“降本增效”式裁员

2023年以来,寒武纪已经进行了两轮裁员。

4月份,网曝寒武纪裁掉了软件开发人员的30%-40%,裁掉应届的80%左右,员工数将控制在600以内。

很快,寒武纪人力资源总监王海波辟谣说,裁员只针对绩效不达标的员工,N+1还是给的。

对于这次裁员,「数智研究社」认为,“长期亏损”、“科创板上市后五年内需要盈利”指标是裁员的直接原因。另外,寒武纪的订单大多来自于政府,但自研的产品只要不被客户接受,公司的财务就会面临较大的问题。

在8月,寒武纪又传出裁员消息。但不同的是,本次裁员的重心是寒武纪控股子公司——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被曝软件部门近半数员工被裁,硬件部门仅保留少数员工,新项目直接叫停。

这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车载智能芯片的公司。在2020年年度业绩会上,陈天石透露了“不会缺席车载智能芯片应用场景”的信号,团队、业务、项目也很快搞了起来。该项目一经成立,就收获了宁德时代、蔚来等数亿元的战略投资。后来,联想集团、商汤、招商局都来了。甚至到6月,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各项工作还在正常推进中。

但雷声大,雨点小。从2021年成立,到2022年,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营收仍然挂零,净亏损倒是达到了2.48亿元。这么看,投资人看不下去,迟迟看不到项目进账,这个游戏肯定不能持续玩下去。

有自称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对「数智研究社」表示,“基本上没有什么落地的项目,大多都是做概念的验证测试”。也有员工表示,“车载芯片虽然有很大市场,但是公司大方向一直在变,所以裁员也是断断续续在进行,没停过。”

盈亏平衡难解

靠AI芯片实现盈亏平衡,估计没有人能能给出确切时间和准确答案。

但能够看到的是,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曾支持寒武纪一路IPO的包括南京招银、湖北招银等早期投资者们都开始减持离开牌桌。

寒武纪也通过股份回购,希望给市场信心。但“杯水车薪”,不足以慰所有人。毕竟,寒武纪给人起的调,确实很高。

资本市场之外,寒武纪也通过拓展产品线——推出智能集群系统产品线,谋求商业化的落地。「数智研究社」发现,智能集群系统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寒武纪作为总承包商去接触G端的客户。很快,智能集群系统业务成为寒武纪的营收主要来源,近年来占比均在60%以上。

虽然营收占比较高,但寒武纪在承接整个云计算项目时,还要去解决物料采购、雇员等低毛利的问题。也就是说,做高利润率的系统集成业务,也没有那么容易。

在做智能集群系统之前,寒武纪曾凭借自己的芯片实力,傍上了华为的大腿。早期华为Mate 10到Mate 20,华为都和寒武纪有合作。靠着和华为的合作,2017年、2018年,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占到寒武纪总营收比例的98%-99%。

也就两年多时间,华为开始在芯片中采用自研NPU处理器。和华为“分手”的2019年,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贡献了寒武纪营收的15%左右。

和华为“分手”后,华为布局了前文提到的智能集群系统和成立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来做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但营收一直没起来。在2022年12月,寒武纪又遭到美商务部“实体名单”拉黑,一击重锤,又让寒武纪在业务频繁转变中遭受重击。

展望未来,寒武纪志在成为伟大的芯片企业,但现实中巨大的研发投入、短期盈亏难平衡的问题,则是骨感的现实问题。

本文由数智研究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原文标题 : 上半年再亏5.4亿元,寒武纪真“长不大”?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