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去“中国化”,行得通吗?
导语 | Lead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全球,中国电池企业的集体作战优势非常明显。然而,欧美对于中国电动车的设置壁垒,已经从整车向电池甚至电池中含有的中国元素开始拓展。中国电池企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张大川
编辑|禾 子
全文2396字
阅读需4分钟
令中国电池企业头疼的是,美国对外来电池设置的壁垒越来越高,自2024 年 1 月起,从电池组件逐步扩大到关键矿物。
按美国近日发布的《<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敏感实体指南》,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若包含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不再有资格享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每辆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即使是电池中含有“中国制造”元素的车型,同样无法获得这一补贴。这被认为是美国试图将中国企业排除在美国电池供应链以及电动汽车投资供应链之外。
△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敏感实体指南》似乎是为中国动力电池量身定制
欧美围剿中国电池
7500美元对于一款电动车的命运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在美国市场销量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的福特Mustang Mach-E为例,如果其依然采用宁德时代的LFP电池,将使得这款售价为3.092万美元的电动车彻底丧失和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能力。毕竟,7500美元的补贴几乎等于这款车打了七五折。
△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车都无法承受失去政府补贴的后果
之前,宁德时代为了能够绕开美国的限制,愿意放弃其在和福特合资电池工厂中的所有股份,转而以技术专利和管理能力的输出的形式来借道进入美国市场,但这也遭到了美国政府当局的打压。特斯拉更早一些就在美国切换了性价比较高的宁德时代电池,以避免自己的电动车难以享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
在今年8月份,欧盟的《新电池法》的正式实施。这部法规将包括电池制造的碳足迹以及相关废弃物的回收都将纳入监管,这也被外界解读为为今后中国电池进入欧盟市场竖起了一道潜在的壁垒。更不要说,欧盟最近对在中国生产出口欧洲的电动车发起了价格补贴调查,通过征收额外关税来保护在欧洲生产的电动车的意图也非常浓厚。按欧盟委员会预计,在欧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将从今年8%的占比迅速提升至2025年的15%。英国《金融时报》更是预计,未来英国将有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是由中国制造。
△以MG4为代表的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确势头比较强劲
中国电池企业光芒四射
其实,和电动车出口相比,中国电池优势更大,放眼全球,几乎没有什么对手。如果不是欧美车企有意扶持韩系电池企业的话,中国电池企业会在全球电动车市场更加光芒四射。
△中国电池企业优势明显
根据全球权威电池领域的统计机构 SNE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家的企业里,中国企业占了六家。毫无疑问,中国电池企业的作战优势非常明显,在占比超过83%的前六家电池企业里,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三家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7%。
△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加起来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比超过57%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韩系电池企业专注在三元锂电这个技术路线上,国内电池企业更多元化,而且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和三元锂电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虽然理论能量密度上限低一些,但是它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好。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众电池企业纷纷在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虽然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潜力基本上被挖掘殆尽,但是也已经足够满足人们的日常市内通勤的需求。而如果真的要考虑省际这样的长距离出行,即使是三元锂电也依然力所不及,需要依靠快充或者换电这样的补能设施来提供助力。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市场有不少韩系电池企业纷纷设厂的当下,福特之前依然会力排众议,希望和宁德时代来合作建设一座磷酸铁锂电池的工厂。而不久前,传出通用汽车也有类似的想法,在雪佛兰Bolt这款电动车上引入磷酸铁锂电池来降低成本。
△中国企业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上领先
中国电池企业如何国际化?
对于中国电池企业来说,欧美所设置的贸易壁垒短时间很难绕开,与此同时,还面临国内电池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中国电池企业现在正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51.6%,2023年更是有可能创下新低到41%。今年6月份,长安汽车掌门人朱荣华也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需求约为1000GWh,而目前已经规划的产能高达4800GWh。巨大的产能空置,势必导致新一轮的价格战风险。这点从近日创新低的碳酸锂期货价格就可见一斑,中国电池企业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内汽车相关人士已经认识到中国电池产能过剩的局面
当下,国内电池企业即便面临重重挑战,但依然坚定走出去,正加紧在欧洲市场进行布局。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大力设厂,而国轩高科则在帮助大众对旗下电池工厂进行运营。不久前,欧洲第二大车企Stellantis 宣布与宁德时代将共同探索在欧洲生产低成本的电动车电池,双方正讨论成立合资企业。这个背后,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本土的电池Northvolt还远未成气候。此时,如果中国电池企业愿意在欧洲设厂,那么欧洲也自然不会拒之门外。毕竟中国电池带来的竞争,也能够帮助欧系车企很好地钳制韩系电池公司。但很难预料,一旦Northvolt完成了布局,走上了正轨,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的前途命运会走向何方。
△不成气候的Northvolt给了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野蛮生长”的机会
点评
动力电池去中国化,其实是一笔双输的买卖。一方面,欧美国家将没有办法使用到中国技术领先且性价比更高的电池产品,其电动车在海外市场将失去和中国电动车同台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国电池可能会因为失去美国和欧洲市场而加剧现有的产能过剩的矛盾。目前,中国电池企业需要去研究一下法规中可能存在的机会,尽最大可能来将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输入到海外市场。欧美作为全球除中国之外最重要的电动车市场,中国电池企业还是需要寻找一些潜在的机会,用双赢甚至多赢的商业模式,来啃下这根最难啃的骨头。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动力电池去“中国化”,行得通吗?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