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设备、自研材料,雷布斯第一次真正涉足制造领域,就展示了制造业布局的基本功,其影响在当下并未被充分认识到
文/智物
初来乍到的雷军,在汽车制造工艺领域的进步和突破,并未被外界所充分认识到。
在比亚迪、新势力普及多年之后,小米汽车居然意外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决心全栈自研一体化大压铸技术“的汽车厂商,这一战法的优势和意义,也许要数年之后,才能为外界所真正意识到。
一篇介绍小米在介绍自己的一体化大压铸技术的文章当中,小米公司没有提到之前的多数行业分析文章一样,介绍一体化压铸的两个技术特点:成本、减重。
在特斯拉升级,重新发明这一工艺技术之后,这两个特点几乎是每篇介绍一体化压铸技术所必须提到的内容。但事实上,这两个特点似乎并不成立——铝材替代钢材,不能牺牲车身强度,要增厚铝材,最终的减重效果并不明显。
新材料、新压铸技术的大量投入,整体投资成本摊销下来,一体化压铸的真实成本,不降反升。
小米一体化压铸技术意外成为全球领先者之一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在这篇介绍文章当中,小米公司一反常态在第一句话中,就提到了一体化压铸带来的效率提升。
关于成本一项,全文中只提到了一句:对比冲压工艺,一体化压铸技术“设备投资大、技术难度高、且制造成本更贵“。
关于减重,该文提到,小米超级大压铸技术的小米汽车后地板,实现减重17%。其对比工艺,似乎也是传统汽车工艺。
最关键的是,小米公司将自研的材料工艺,作为大压铸关键技术的入场券。关于此节,《智物》曾经撰文提到过,材料工艺的重要性,比如苹果、特斯拉的设计、成本优势,其中的关键就是两家公司具备了超强的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材料的工艺能力。
身兼SpaceX、特斯拉两家公司设计材料负责人的Charles Kuehmann,才是特斯拉外观一成不变,工艺突飞猛进,成本不断下降的关键人物。此人,真正支撑了Jony Ive的消费电子设计革命之后,如今,又在背后默默支撑了Von Haulzhauson的汽车设计革命。
材料科学才是消费电子、电动汽车CMF的起点,倾注雷军数十年战力的小米汽车也不外如是。
小米超级压铸背后,又一款名为“小米泰坦合金”的小米独家专利材料,细审小米公开内容的背后,有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与特斯拉、苹果类似,小米汽车有一个专业的材料团队,小米对待材料的研发是认真、长期的,并非一时之需。
——小米汽车与国家级材料重点实验室合作。《智物》曾经提到过,小米汽车似乎与多个院校确立了合作关系,而且似乎并非只是材料系,而是一些类似高分子专业等等的科学前沿学科。
——小米材料采用了一套自研的“多元材料AI仿真系统”。这也是有业内人士曾经向《智物》提及的一个方向,似乎与特斯拉所采用的AI Casting的技术方向一致,但是,传统材料供应商对此道知之甚少。
——小米泰坦合金透露的几个重点方向:环保可循环,免热处理等等技术热点,与特斯拉等巨头的研发重点,也基本一致。
——如此前《智物》所提到的,小米的确引入了海天机械的压铸设备。但是,小米在此基础上与海天进行了深度的研发。
一家汽车ODM厂商,居然要亲身入局,参与到设备、材料的研发当中,这也正与特斯拉、苹果以及华为的做法类似。
在雷布斯的发布会内容,以及随后三篇公开的解释内容当中,小米汽车唯一没有提到的是模具,这是压铸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特斯拉已经充分训练了国内的三家模具供应商,小米应该有选择和继续训练提升的空间,在这一领域,成本、工艺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从材料到设备,再到模具和工艺,小米汽车所参与的深度、广度,的确是超越了之前的诸多国内外友商。
具备材料自研能力的汽车厂商,只有两家而已
这是雷军后发者的优势,但是,也不是所有后发者具备的优势。有一个例子是,数月之前,曾经有一家国内同行在大压铸领域与特斯拉开始了数字游戏,但是,产业链信息显示,这家公司已经计划,或许已经出售了其压铸业务和资产。
小米的回应内容中提到,小米是全球唯二、中国唯一,拥有可量产自研大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这一自封的头衔也透露几个信息,小米认为,目前除了特斯拉、小米之外,似乎还没有其他厂商在做类似的事项。
当然,苹果具备类似的能力,只是苹果还没有正式进入汽车领域。《智物》知悉,华为也具备类似的材料能力,但是,华为的材料团队还在忙着折腾折叠屏手机,还未在赛力斯问界系列中发力。
和特斯拉一样,小米汽车似乎对公开市场上,美铝等供应商的压铸材料并不满意,美铝的客户们此前并未在一体化压铸方面,有特别优秀的表现。最重要的信息是,那些炒作给特斯拉、小米供应铝材,甚至是供应所谓免热、可回收铝材的上市公司,可以休矣。
这一领域的创新,其实是中国供应商的机会。只是当下,小米、特斯拉一体化的做法更具优势。
在最近一篇的百问问答当中,小米公司提到了大压铸件采用之后的维修保养问题。这其实是困扰特斯拉多年,也是困扰当下电动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难题。电动汽车一次性购买价格大幅降低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降低电动汽车使用和维修成本,最重要的是保险成本。
小米汽车方面提到,“小米SU7尾部采用了三段式设计,在一体化大压铸后地板的基础上设计了缓冲区。常规碰撞只需要更换缓冲溃缩区,维修成本和传统设计相同。“
很明显,小米汽车已经注意、考虑到了保险等成本问题的重要性。《智物》随后会对这一话题有进一步的涉及。
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财务分析师会议上,曾经提到过,特斯拉维修保养成本过高,已经开始让特斯拉着手改变特斯拉汽车的设计,这是一个积极、正向的循环。后发者的雷军,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不意外。
首款小米SU7就着手进行如此多的试验,以及考虑到大规模量产的效率,维修的经济性等等问题,依然是让外界感到意外。意识到这些猪多方面的技术、工艺、售后的问题,显然不是来自吉利、北汽的团队的功劳,必定是另有渊源。
此前,听闻雷军看轻丰田等巨头的未来表现,一度怀疑是否可信。如今来看,雷布斯全球前五的目标,应该不是说说而已。
行文到此,雷军所比照、参考的目标似乎只有特斯拉。这样一个视角来看,SU7的价格应该与所谓的BOM成本无关,SU7最佳的比较对象似乎是Model 3,20万以上30万以内,应该是首款雷布斯新车最合适的范围。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