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芯片战场,华裔之光

2023年转瞬间落下了帷幕,这年的半导体战场不可谓不精彩,随着第四季度财报的公布,大厂们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今年的赢家不仅有英伟达,还有AMD和英伟达后的博通。巧合的是,他们的“一把手”都是华裔。

01

苏姿丰:在亿万富翁的路上了

AMD 越来越受投资者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其首席执行官苏姿丰 (Lisa Su)。自2014年接任以来,苏姿丰将AMD从一家定制芯片设计商扩展为一家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多元化兴趣的公司。在她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AMD 股价大幅上涨,她的财富也随之大幅上涨。苏姿丰是如何积累自己的净资产的?她是下一个亿万富翁吗?

据悉AMD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额达62亿美元,毛利率为47%,经营收入3.42亿美元,净收入6.67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41美元。基于非GAAP标准,毛利率为51%,经营收入14亿美元,净收入12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77美元。

2023年全年,公司营业额为227亿美元,毛利率46%,经营收入4.01亿美元,净收入8.54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53美元。基于非GAAP标准,毛利率为50%,经营收入49亿美元,净收入43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2.65美元。

苏姿丰表示:“得益于AMD Instinct GPU和EPYC(霄龙) CPU创纪录的季度销售额以及AMD Ryzen(锐龙)处理器销售的增长,我们的营业额和收益实现了环比与同比的同步增长,完成了2023年的强势收官。我们高性能数据中心产品组合的市场需求正持续增长,使我们在人工智能(AI)重塑计算市场的这一激动人心的时代处于一个良好的位置,有助我们实现强劲的年度增长。”

这样的成绩,是苏姿丰刚接手AMD时不敢想的。2012年,苏姿丰受邀加入AMD。当时,AMD濒临倒闭,换了4任CEO,整个硅谷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男性管理者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然而,苏姿丰毫不畏惧,带领AMD走出困境。她先是“节流”,裁员7%,削减冗员;然后是“开源”,寻求外部资金。在她的努力下,AMD成功起死回生,市值达到惊人的1800多亿美元,将老对手英特尔甩在身后。

苏姿丰作为首席执行官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试图为公司带来一些急需的“救命药”——确定除客户端计算设备市场之外的一系列“更具粘性”的高增长、高利润市场。AMD重新定义了他们的重点领域——游戏、数据中心和沉浸式设备。考虑到这一点,她提出了三管齐下的复兴方法:打造出色的产品、深化客户关系和简化业务。

第一点,打造出色的产品,显然是重中之重,也是公司生存和扭亏为盈的关键。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来说,这似乎是基本的东西,但当你回顾 2012 年时,你会发现这并不一定是关于伟大的产品。AMD 必须重新聚焦并恢复公司最初建立声誉的核心能力——构建卓越的高性能计算和图形解决方案。AMD 对其路线图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确保其最重要的项目获得必要的资源。他们简化了研发流程,并在一种可扩展的设计上磨练了他们的 CPU 路线图,就是备受期待且备受关注的“Zen”。他们确定了新的产品周期——每年推出新的 GPU,每 1.5 年推出新的 CPU 内核。为了确保公司真正最大化其行业领先的知识产权,他们还制定了新的知识产权货币化战略,为其技术培育和增加市场机会。最后,他们成立了一个由全公司业务和工程主管组成的重点委员会,定期审查路线图,以确保 AMD 在所有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投资,使公司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向客户提供正确的产品。

苏姿丰的战略联盟政策也十分奏效。AMD在过去 5 年里与索尼和微软的密切合作,他们已经成为 Xbox One 和 PS4 的芯片合作伙伴,设计和构建(以 AMD 特有的方式)芯片上的游戏机结合了处理器和图形技术。这非常简单,因为 AMD 带来了一流的图形、视频和具有强大 SoC 功能的处理器 IP。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仍在继续,包括新的 Xbox One S、PlayStation 4、PSVR 和 PlayStation Pro 游戏机以及微软的“Project Scorpio”。AMD 在企业、商业客户空间内的关系也在蓬勃发展。

据福布斯报道,2023 年 5 月,苏姿丰的净资产约为 7.4 亿美元,截至当年 12 月,仅她持有的 AMD 股票就价值约 5.02 亿美元。她还不是亿万富翁,但她已经在路上了。

02

博通CEO陈福阳:走上舞台的“大鳄”

今年以来,受益于生成式AI爆发带来的芯片需求暴增,让掌握GPU资源的英伟达成为美股最耀眼的存在。然而,英伟达下半年逐渐显露出增速见顶的情况,博通却继续高歌猛进。过去六个月,英伟达股价涨幅为14.52%,博通却高达30.14%,为英伟达的一倍,同样高于AMD、英特尔、高通等名气更为响亮的芯片公司,可称得上的是隐形赢家。离不开CEO陈福阳(Hock Tan)一系列大胆激进的并购扩张之路。

在1971 年,一笔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奖学金,改变了马来西亚一个华裔青年的命运。四十多年后,这个名叫陈福阳的人,挥舞着资本大棒,仅用四年时间,就将一家年营收 24 亿美元的公司做到全球第五,震惊了全球半导体行业。

陈福阳这样讲述过自己的人生故事。“1971 年,我只是一个在马来西亚长大的 18 岁骨瘦如柴的孩子,刚刚有机会入读最好的工程专业。美国的学校,或者世界上最好的学校,麻省理工学院,”他说。“我的父母无力供我上大学,更不用说麻省理工学院了,但这所伟大的美国教育机构在看不见的情况下给了我一个机会,为我提供了追求美国梦的奖学金。”

陈福阳没有让人失望。1975 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同年晚些时候获得了硕士学位。后来,他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城竞争对手哈佛大学获得了 MBA 学位,并返回马来西亚,于 1983 年至 1988 年间在马来西亚经营休姆工业公司 (Hume Industries),之后移居新加坡,担任风险投资公司 Pacven Investment 的董事总经理。1992年,他调回美国,担任个人电脑制造商Commodore International的财务副总裁,随后担任百事可乐公司的高级财务主管和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主管。他还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

1999 年,在全球科技热潮开始之际,他受聘领导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s,该公司为通信设备和电子行业设计、开发和销售硅计时设备。后来,他担任另一家科技公司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的董事长,该公司为电子行业生产传感器和计时设备。正是在这两项工作中,他磨练了收购公司的艺术,无情地削减成本并努力实现运营效率最大化,最终他找到了安华高科技 (Avago Technologies) 的所有者银湖合伙人 (Silver Lake Partners),后者让他负责该公司。

这样的经历让陈福阳在之后带领博通走向科技高峰奠定了基础。2023年11月23日,芯片巨头博通正式宣布完成对虚拟软件服务商VMware的收购,交易规模约为690亿美元,其中包括610亿美元的协约收购价和后者80亿美元的债务。

待交易正式完成后,这将成为年内半导体行业规模最大的并购案,在整个科技史上也可以排到前三,仅次于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687亿美元和戴尔收购EMC的670亿美元(不含债务等额外开价)。

博通拿下VMware的目的很明确:补强软件技术层面的不足,实现“软硬一体”。作为芯片、半导体解决方案领域首屈一指的巨头,博通的硬件实力毋庸置疑,但软件并非其强项。将VMware收入囊中,全盘接手其技术、人才,是补强短板的最直接途径。

以博通和VMware的结合为切面,我们可以看到半导体行业新一轮并购潮的兴起,以及软件企业在这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当半导体巨头纷纷拼起“软实力”,半导体软件技术和软件企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博通热衷并购,是业内公认的事实。更有人说陈福阳可能“24小时都在盯着屏幕寻找猎物”。最近十多年,无论市场环境是好是坏、半导体产业处于周期低谷还是顶点,都没有影响博通的并购热情。

这当中,赛门铁克和CA Technologies的并购金额分别达到110亿和189亿美元,Newport Communications、SiByte、Silicon Spic和NetLogic Microsystems等并购案规模也在10亿美元以上。当然,最经典的还要数2017年向高通发出的1300亿美元天价收购邀约,不过该交易最终被美国监管机构否决。

有鉴于此,博通这次敢冒着行业寒冬豪掷690亿美元拿下VMware,也不让人意外。回顾收购过程,和闹得满城风雨的微软、动视暴雪收购案相比,博通收购VMware一案耗时虽然也不短,但遭受的阻力要小得多,过程可以说是意外顺利。

       原文标题 : 芯片战场,华裔之光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