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这家企业财报,就是一部中国芯片行业反击史

2024-02-27 13:43
BT财经
关注

作 者 | BT财经

了解更多金融信息 | BT财经数据通正文共计5438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世界芯片舞台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大戏。

美国,这位科技霸主,挥舞着制裁大棒,对中国芯片产业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那时,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仿佛一场科技版的“冷战”即将拉开帷幕。 

2月22日,路透社消息显示,美国政府宣布禁止中芯国际南部工厂(中芯南方)从美国进口产品,因为中芯南方可能与“某被制裁企业”之间有代工关系。 

2023年年底,美国商务部向中芯国际的美国供应商Entegris(中文名英特格)发出了数十封信函,暂停发放向中芯国际最先进工厂“中芯南方”(SMIC South)出售产品的许可。 

官方资料显示,Entegris在半导体行业可提供多种先进材料(前驱体、抛光垫/液、特种化学品等)及多种半导体设备(气/液输送系统、过滤器、晶圆载具等)。 

但是中芯国际是英特格最大的客户之一,其订单占该公司35亿美元营收的16%,美国禁令恨从何来?消息一出,英特格的股价在周三立刻下跌1.9%。Entegris委屈地对媒体表示,美国最近的出口法规“降低了我们在中国销售产品的能力,未来的监管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对我们产品的需求”。 

其实这一幕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2023年3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芯片巨头英特尔,这家在中国扎根多年的科技巨擘,突然宣布关闭其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这一决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科技圈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与此同时,美国、日本、荷兰三国联手,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技术封锁线。他们几乎垄断了高端芯片产业,将最先进的设备封锁在中国门外。大陆代工技术仿佛一夜回到了2013年,那种缺芯少魂的困境再次笼罩在头顶。 

美国的《芯片法案》、半导体出口管制、以及那份神秘莫测的三方协议,如同一条条冰冷的锁链,紧紧束缚着中国芯片产业的咽喉。特别是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协议,更是将光刻机的禁令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中国芯片产业仿佛被推到了悬崖边缘。 

原来,为了进一步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美国觉得单打独斗还不够过瘾,于是拉上了日本和荷兰这两个“小弟”,悄悄签订了所谓的三方半导体协定。这个协定针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制定了更为严苛的技术限制和设备出口管制措施。 

与以往美国大张旗鼓地宣布制裁他国不同,这次的三方半导体协定却显得异常低调。要不是当初荷兰方面为了安抚中国光刻机买家而透露了一点风声,恐怕直到现在这份协定还鲜为人知。 

紧接着,日本宣布将于2023年7月23日实施新的出口管制措施,限制销售23种半导体器件和许多关键材料。荷兰也不甘示弱地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限制DUV光刻机的出口。这些行动无疑证实了三方协议的存在,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呼吁,美国却始终保持沉默,不肯透露自己在这次计划中的具体角色。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更加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也让中国芯片产业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本来,2022年中国芯片产业已经被制裁和卡脖子搞的风雨飘摇,数百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产能压力山大,无数企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这种困境一直延续到2023年3月,让人不禁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有压力就有动力,中国芯片企业并未被压垮。相反,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决心。从2023年4月开始,中国芯片产业迎来了转机。生产水平大幅上升,4月产量激增至228亿枚芯片,同比增长3.8%。这一数据仿佛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之路。

此后,复苏的脚步一发不可收拾。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国内芯片产量已飙升至3514.4亿块,逆势增长了7%左右。连续9个月的正增长局面令人振奋不已,12月增长更是超过34%。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证明了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之强大、生命力之旺盛。它们不仅成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且正准备迎接新的爆炸性增长。 

尤其是2023年8月在美国商务部长访华同一天突然上市的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以及其搭载的纯国产麒麟9000S芯片,不光给了美国政客一个大耳光,也彻底说明中国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没日没夜努力,搞定了全产业链的生产工艺和国产关键替代。 

中国芯片产业,正式进入整体快速发展期。 

然而,在资本市场上,中国芯片企业的遭遇却有些尴尬。以中芯国际为例,其股价从44.8港元的高点一路跌至如今的15.08港元,跌幅达到了惊人的2/3。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股价为19.86港元,而进入2024年后至2月21日收盘时股价已跌至15港元,年内跌幅达到了24.5%。这似乎与中国芯片产业的实际复苏情况背道而驰。 

这是为什么?

 1

看起来难看的财报

在资本的世界里,中芯国际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其股价、市值和业绩都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然而,就在最近,这颗星辰似乎经历了一场“冰与火”的考验。 

2月6日晚间,中芯国际披露了2023年四季报,其中的数字犹如一块块冰冷的石头,重重地压在了投资者的心上。 

财报显示,销售收入虽然环比小幅增长,但毛利率却下滑至16.4%,相较于2022年四季度的32.0%,这一跌幅不可谓不惨烈。而全年未经审计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60.3%,让人不禁为中芯国际的未来捏了一把冷汗。 

这场“冰雪”并未就此打住。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在2023年一季度仅为68.1%,虽然之后三季度保持稳定,但平均产能利用率降低、晶圆销售数量减少、产品组合变动等问题依然严峻。与此同时,折旧的增长也给公司的财务表现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芯国际2023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为16.783亿美元,环比增长3.6%。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为63.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023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452.50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495.16亿元,同比下降8.6%。 

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毛利润2.750亿美元,环比减少14.5%,同比减少47.0%。2023年全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9.025亿美元,同比减少50.4%。 

尤其是2023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014年以来新低。2014年至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4.54%、30.52%、29.16%、23.89%、22.22%、20.62%、23.57%、30.79%、37.97%,2023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甚至不及2022年全年毛利率的一半。下跌明显。 

对此,中芯国际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吴俊峰坦言:“公司这几年持续高投入,折旧增长是比较大的,毛利率压力比较大。” 

2

数据中的希望

其实,中芯国际并未在困境中屈服。面对行业的严冬,他们选择了坚守与投入。 

2023年,中芯国际年底折合8英寸月产能为80.6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5%。这是因为扩产进程中,中芯国际计算产能利用率的分母不断增大,导致出货量提升,产能利用率却出现下滑。但产能利用率在二季度后保持稳定,显示出中芯国际在运营管理上的深厚功底。 

毛利下滑过快是一个被资本市场诟病的问题,也让很多海外分析师不看好中芯国际。但其实,未消化的过剩产能造成的大量折旧是其毛利率大降的一大关键原因。财报显示,仅在四季度,折旧就达到6亿美元,同比增长46%。这造成单季毛利率为16.4%,相比2022年同期腰斩。 

所以,在2024年折旧压力降低后,中芯国际的毛利表现应该能变得更好。 

关键,面对这场风暴,中芯国际并未选择退缩。他们深知,半导体行业是个高投入、高产出的游戏,没有过硬的技术和足够的产能,就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于是,即使在折旧压力沉重的情况下,他们依然稳步推进产能扩张,为春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中芯国际CEO赵海军,这位在半导体江湖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对于行业的起伏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知道,这个行业就像过山车一样,有起有落,而关键是要在低谷时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高峰的到来。 

“市场整体库存情况在2023年下半年有所缓解,高端领域还看到热点。”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如是说。他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春天。他知道,中芯国际相关的手机和消费电子等领域虽然仍未有大的回转,但移动产业链的更新换代已经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机会。 

在这场扩产的征途中,中芯国际并非盲目冒进。他们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根据公司前期判断,行业会呈“双U型”走势。因此,他们决定继续推进近几年来已宣布的12英寸工厂和产能建设规划。预计到2024年,资本开支将与2023年大致持平。这意味着,中芯国际在保持投资密度的同时,也在努力控制成本,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 

2023年全年,中芯国际的开支达到了74.7亿美元,较2022年高出约11亿美元。这些资金如同新鲜的血液,注入了中芯国际的扩张计划中。以8英寸产品为例,2023年月产能同比增加13%至80.6万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它不仅展示了中芯国际在扩产方面的决心和实力,也为公司未来的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芯国际的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认为,以产能利用率而言,2024年先进节点复苏将超过成熟节点,成熟制程将面临低利用率、价格竞争加剧等挑战。这无疑给中芯国际的扩产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赵海军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被这些挑战吓倒。他们深知,半导体尤其是先进制程半导体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的“卡脖子”问题之一。近年来,美国通过多种手段不断限制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这使得替代化逻辑不断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芯国际的扩产计划不仅关乎公司的未来,更关乎整个国家半导体产业的命运。 

赵海军表示,目前国内12英寸急单涌现,部分工艺节点基本处于满载状态。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复苏。“包括55纳米、40纳米、28纳米等基本处于满载状态。这意味着中芯国际在成熟工艺领域依然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复苏,这些成熟工艺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订单和收入。 

此外,中芯国际也在积极扩大产能。近年来,公司在深圳、京城、临港、西青等地推进了四个成熟12英寸工厂的产能建设。2023年8月,中芯国际更是宣布拟投资75亿美元建设天津12英寸晶圆代工产线。这些举措无疑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芯国际给出的2024年指引也充满了期待。他们预计销售收入将不低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同比实现个位数增长。这意味着,在中芯国际看来,半导体行业的春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3

数据真的不好看?

2023年四季度,中芯国际营收达到了121.52亿元,同比增长3.4%。而包含折旧影响的毛利为22.88亿元,毛利率为18.8%,这个成绩在全球芯片业界的寒冬中已属不易。 

与此同时,半导体行业的巨头们也在经历着自己的命运起伏。英伟达,这个图形处理单元的霸主,在2023年前三季度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势头。营收高达388.2亿美元,同比增长85.53%,归母净利润更是激增491.57%,达到了174.8亿美元。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飙升至70.87%和45.02%,均创下历史新高。这无疑是一个耀眼的成绩,但也反映出半导体行业中的巨大差异。 

而另一家芯片巨头高通,在2023年却遭遇了滑铁卢。营收同比下滑18.96%,净利润下滑44.09%,毛利率和净利率也纷纷下滑。这个曾经的手机芯片王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台积电,这个半导体制造业的佼佼者,在2023年也遭遇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下滑。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下滑了5.2和6.17个百分点。即便是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在市场波动中感受到了寒意。 

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存储芯片制造商的情况更糟。三星在半导体领域损失了惊人的800亿欧元,甚至被英特尔超越了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的宝座。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是何等激烈和残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芯国际的表现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IC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前10的芯片企业收入下降超过了9%。中芯国际在克服投入和折旧影响后,依然实现了营收的同比增长,毛利率也保持稳定。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但与国际芯片巨头相比,中芯国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某种程度上,中芯国际就如同一位年轻的探险家,正站在茫茫的芯片大陆的起点。它背负着国内唯一具备先进制程能力的逻辑芯片厂商的光环,肩负着国产替代的重任。随着下游需求的改善和芯片国产替代的快速推进,这位探险家有望在这片土地上发现无尽的宝藏。 

民生证券为这位探险家描绘了一幅未来的蓝图。半导体行业,这个曾经经历了寒冬的领域,正逐步迎来暖春。据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到6240亿美元,较之前增长16.8%。而中芯国际,作为国内的晶圆代工行业领军者,随着下游行业需求的复苏,其产能利用率也将触底反弹,迎来新的增长契机。 

浦银国际也为中芯国际的未来投下了信任的一票。他们认为,半导体晶圆代工行业将受益于库存回归健康水位后的需求改善。尤其是随着电子终端需求的复苏和AI需求的强劲增长,今年的基本面周期上行动力将异常强劲。 

这些分析师意见,其实意味着,半导体晶圆代工行业将重回增长的轨道,而中芯国际无疑将是其中的受益者。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

       原文标题 : 【财报深度解读】这家企业财报,就是一部中国芯片行业反击史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