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电易: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已成定局,中国半导体崛起正当时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发明集成电路以来,随之崛起的多样化电子产品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越来越袖珍的产品不断地颠覆原有的产业格局和社会秩序,甚至成为了影响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的几十年间,各个国家之间在这个领域一直都相互竞争,你来我往,半导体产业链也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变迁。很多专家都认为,从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半导体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是一个既定的结局。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过去几十年半导体产业的地域变迁是怎样的。
1970s:美国半导体产业的黄金时代
美国在半导体行业一直都走在前列。这来源于他们在过去几十年的积累,无论是芯片厂、制造设备、封装测试乃至测量仪器,他们在全球的影响力都是遥遥领先的。
第一个晶体管诞生在美国,第一个集成电路也诞生在美国,第一个微处理器同样诞生在美国,还有贝尔实验室和各大高校培养的人才,这些都让他们在半导体发展前期尝到了甜头。1971年Intel开发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之后,各种半导体产品和终端先后面世,掀开了消费半导体的新时代,美国当时真的是全球当之无愧的霸主。
从芯电易收集的关于1975年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前十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中,有九家是来自美国的,其中德州仪器则名列首位。但这个时候,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羽翼渐丰。
1980s:DRAM推动日本半导体走向高峰
迄今为止,整个半导体产业完成了三次转移,这就是第一次。在70年代,Intel发明了微处理器之后,PC产业开始高速发展,其实当时Intel最开始是做DRAM的,之后的转型也是被日本厂商冲击下的无奈之举。
通过以DRAM为入口,依托于汽车和PC产业的繁荣,日本DRAM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日本在半导体市场上也获得了不错的位置。截止到1989年,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53%,美国仅37%,欧洲占12%,韩国1%,其他地区1%。1988年的全球半导体十强名单中,有六个来自日本。日本的只有德州仪器、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入选,剩下的一家则是来自荷兰的飞利浦半导体。
1990s:韩国半导体的崛起
由于半导体霸主地位被日本抢去了,美国对此耿耿于怀。于是美国帮助韩国企业崛起,推动半导体产业从日本向韩国转移,这是半导体史上的第二次转移。
在当时,PC取代大型机成为了计算机市场上的最重要的产品,也是半导体产业最依赖的终端。不同于后者,这就拉动了DRAM的需求。由于前者的销售特性,那就需要DRAM有较低的价格,韩国就美国的支持下,在DRAM上一骑绝尘,三星半导体业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崛起,到最后成为了日本DRAM产业的最大威胁,最后引致整个日本DRAM产业的崩塌,这又是后话了。
2000s:Fab支撑下的台湾半导体崛起
在韩国DRAM出击打败日本的时候,中国台湾地区晶圆代工产业的崛起,也给了IDM运营模式的日本致命一击。而台湾半导体产业拿抓住这一波机会,是他们密谋已久的。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就开始对半导体投入。从最初的从事简单的集成电路封装,再到生产集成电路,再到80年代后期的晶圆厂成立。从这时候开始,台湾开始一步步建立自己在半导体产业的地位,尤其是晶圆代工方面。可以说晶圆厂是推动台湾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其实在晶圆厂崛起的同时,日本的封测产业、设计产业,也都在全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0s:中国半导体崛起正当时
芯电易认为,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大陆将会成为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机会。
经过前期的积累,中国已经打好了基础,同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庞大的终端制造国,发展自己的上游供应链是势在必行。况且,现在5G和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变革阶段,是历史性的机遇。另外,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发展进程,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方式相似,中国大陆也从各方面严抓布局。
可以说,半导体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已成定局。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