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终结者》里的液态金属,会是我们造不出芯片的解决方案吗?

2018-05-03 10:24
来源: 亿欧网

换句话说,假如人类想要一种可以极其精细、复杂改变形状与移动轨迹的位置,那么液态金属近乎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了,英国科学家们研究的可编程液态金属目前只能在平面上移动。想要像终结者那样做出随意变形的液体金属机器人还不靠谱。但即使这样,也已经给很多产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比如软体机器人的连接器、高强度的柔性显示屏、像水滴一样进入体内的体验机器人等等。但比起这些,可编程液态金属真正引人遐思的地方,在于它可能是取代晶体管的最佳选择。

造终结者不大可能,升级计算机有点靠谱

根据著名的循冯·诺依曼体系,今天通行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存储、控制、输入、输出五个部分构成。而构成这些信息运算部分的最基本原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晶体管。

无论是芯片还是其他运算设备,基本原理都是调整通过晶体管电压的高低,来让晶体管现实出1或者0,从而达成二进制的经典计算。极大数量的晶体管在集成电路上协同工作,就构成了最近咱们非常熟悉的那个词:芯片。

由于以上工作机制,新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多,计算性能就会越好。所以这几十年人类没忙别的,就是在努力缩小晶体管的尺寸,提升单位面积中的晶体管数量。由于晶体管在不断缩小、集成工艺越来越好,就出现了我们熟悉的“摩尔定律”。

于是问题来了,那就是无论晶体管的大小,还是芯片制造工艺,都肯定是有尽头的,甚至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个尽头已经迫在眉睫。但毫无疑问,人类对算力的呼唤是深不见底的。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

一种思路是干脆咱们不要0和1经典计算了,用量子纠缠的方式重新构建计算逻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量子计算。但还有一种思路,是直接在计算原件上下手,从材料上突破算力的限制。这个思路上的方案有不少,但今天最接近应用也最具有长期投资可能性的,就是编程液态金属。

由于液态金属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导电性、散热性,可以说是快速传输信号的理想材料。如果能够通过电、温度、磁场等条件来刺激液体金属完成计算,那么很可能突破摩尔定律的限制,让人类的算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想象上,事实上,已经有非常多实验室和企业开始以液态金属为基础,重新设计和开发新型计算机。比如IBM著名的类脑计算项目REPCOOL超级计算机。就是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信息传输和存储机制,以液态金属作为信息和能量的传输载体完成快速计算。

这个项目的预期,是到2030将一台性能达到1peaflop每秒的计算机,从今天一间教室那么大缩小到普通的台式机的大小。而编程液态金属,是这一切的先决条件。

淘汰晶体管的大革命

既然液态金属是一种被广泛看好的计算设备原件,那么一旦成熟起来,直接淘汰今天的晶体管和芯片并非没有可能。

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非常知名的软机械实验室,就在开发开发一种由铟和镓为主要物质的合成技术。其目的就是将计算单元转化为液体,从而淘汰传统晶体管。

等一下…怎么好像这么多事还都是外国人在干啊?那就算成了我们不是又落后一大截?到时候搞个禁止出口液态金属给我们不是更被动?

万幸的是,在液态金属编程这个今天还处在探索期的方向上,中国人并没有落后世界。国内最著名的业态金属研究部门,是中科院的刘静教授团队。很多液态金属领域的突破,尤其是液态金属编程和将液态金属转化为计算单元方面,今天都在由中国团队主导完成。

比如刘静团队曾率先证实了可以借助温度变化,让液态金属在固态液态间转化,从而以电阻值的不同来达成经典计算。

相比今天的芯片系统,液体金属计算机至少有这样几个想象力:可以受到多种环境指令,同时完成复杂的并行计算,比传统芯片又速度优势;液态有更好的散热性,可以极大程度避免计算发热问题;能够随意改变形状,做出来软软的芯片。

虽然这项技术尚有距离,但已经为很多计算机科学的问题指明了未来方向。其实芯片为轴心的计算机与半导体产业看似神秘,但其本身绝不是永恒的真理。各种各样的科学突破都等在路上,说不定哪天就给你来个“农民起义”。

而最重要的是,下一次计算迭代,中国极大概率会是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推动者。(作者:脑极体)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