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空新角逐:SpaceX之后看中国民营火箭新势力
中国民营航天事业成果初现,商业化却是一个大难题
因为承担着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责,民营企业理所当然的也受到了诸多行业的关注。目前,我国民营火箭企业已取得的成绩包括:
2017年1月,蓝箭航天与丹麦Gomspace公司签订火箭发射服务协议,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承接的第一笔国际市场商业火箭发射服务的订单;
2018年4月,星际荣耀发射了名为“双曲线一号S”的商业火箭;5月,顺利完成了自主研发的15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点火试验验证;
2018年5月,零壹空间宣布,自主研发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发射成功;
……
我国民营火箭企业中,多数都是2015年及之后成立的,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不过,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战略高地,商业航天也是未来趋势所在。如此一来,当前的成绩还不够。
在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眼中,我国的民营火箭才刚刚起步,和长征系列火箭相比,就如高中生和博士生比赛,差距很大。从技术层面来看,的确,星际荣耀和零壹空间这两家民营企业成功完成了自研火箭产品的首次发射,但是这真的就够了吗?
举一个例子,比如关键设备之一的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短、加速度大导致推力不易控制、重复起动困难等问题,液体火箭发动机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更有利于载人飞行。
当前,这一技术主要掌握在SpaceX、蓝色起源等公司手中,且已经运用的相当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几乎还处于研发阶段,比如前面提到的星际荣耀和蓝箭航天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火箭的发射成功并不代表商业化的落地。
零壹空间创始人兼CEO舒畅认为,眼下国内的商业航天创业公司还处在讲故事阶段,民营火箭等发射成功并不代表着商业场景的最终落地。“商业航天企业的成功在于将民营火箭等技术用于创造经济效益,服务人们当下的生活。比如卫星组网解决WIF覆盖、火箭研发技术民用化。”
不能够盈利,一切都是空谈。
对比来看,以SpaceX为例,除了NASA等政府订单之外,它还承接了Facebook等企业订单和孟加拉国等国家订单。仅美国市场,我们能够看见卫星、测控、发射场等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且有的背后是商业公司在运营。相比之下,我国的火箭发射依旧以国家任务为主,而相关基础设置的建设也还不够完善。
正如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研究所副所长曹金所说,我国针对商业航天的运行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商业火箭载入服务是系统工程,涉及火箭研制、发射实施、地面监控、残骸回收和陨落保障等诸多复杂环节,亟待进一步规范。
商业航天的运行监管机制还没建立,对于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民营火箭企业来说,它们又该如何获得商业客户、找到可落地的商业化场景?
关键技术还在研发、商业航天运行监管机制还未完善……还有这么多挑战需要解决,我国初有成果的民营火箭企业还需要继续努力。
最后
当前,SpaceX、蓝色起源等已经不满足于物资运送、卫星运输等任务,他们正在为更大的目标最准备——载人航天,且相关进程已经到了最后测试阶段。
相比之下,我国的民营航天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技术到基础设施,再到商业化场景搭建,这些都是当前需要开始着手准备的东西。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发射成功,而是商业化订单的接收和完成。(作者:韩璐)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