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引领“超异构计算”时代,英特尔哪来的底气?

2019-03-30 11:01
趣味科技
关注

“从以PC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英特尔转型的效果究竟怎么样?”在以“万有IN力,数立未来”为主题的2019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与会媒体大开眼界,“2016年,我们的销售额是594亿美元;2017年是628亿美元;2018年是708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的业务占到了48%。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很快数据中心业务就会超过PC。”

杨旭进一步透露:“未来英特尔面临的市场规模是3000亿美元,所以目前还有2300亿美元的发展空间。传统PC、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非易失性存储,再加上物联网、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工业互联网、计算机视觉、5G、GPU、FPGA加速技术等等,英特尔在很多新领域的份额其实还很小。所以面对3000亿的市场规模,708亿美元的英特尔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在PC业务增长表现持续疲软的今天,杨旭的信心满满,显然源自英特尔成功的业务转型,以及对数据红利的深挖。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数据大国,中国在2018年产生了大约7.6ZB数据,而且还将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48.6ZB。

不过另一方面,在海量数据持续飞速增长的同时,这些数据中的绝大部分却并未能及时转化成商业价值。

这么多亟待挖掘的数据红利,成为了不少科技企业垂涎不已的金矿,英特尔自然也不例外。

面对亟待挖掘的数据金矿,英特尔选择的掘金工具就是“智能+”。

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还是服务业升级、重构新零售体验、提升文创产业创造力,亦或是供应链重塑、整合物流仓库、实现无人分拣、AI自动驾驶,英特尔通过与产业伙伴和各行各业用户的紧密携手,充分利用智能互联技术不断深挖数据红利,并大力推动相关的应用创新和落地。

另一方面,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无论是数据增长的速度,还是数据本身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当下的处理和计算能力。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指出,为了满足新时代多元化的计算需求,英特尔以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等六大技术支柱,带来了全方位的计算创新,从而引领了一个“超异构计算”时代。

通过超异构计算,英特尔可集成不同架构、不同制程、3D封装、互连和oneAPI等技术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标量、矢量、矩阵和空间计算架构组合,使得产品能够拥有更先进的制程设计、更多的灵活性、更快的上市时间,从而推动全方位计算创新发展。

“这将是英特尔进入未来10年、乃至下一个50年的驱动力。”宋继强强调。

为了更快地挖掘数字红利,加速数字经济落地,英特尔还将自身的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技术资源整合,通过强大的产品组合,打造智能互联的云到端解决方案。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指出,英特尔看到未来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AI和5G将成为技术基础设施;二是用户对计算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客户正在积极布局云到端。为此英特尔正在不断拓展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组合,包括通用处理器、加速器、内存、存储、连接、软件、安全产品,实现从云到端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在携手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从开放Thunderbolt 3协议,推广自动驾驶安全框架(RSS),成立AI应用实验室,实施AI未来先锋计划,合作建设FPGA中国创新中心,成立开放数据中心联盟、CXL开放合作联盟、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共推5G统一标准落地等一系列举措,都不难体会到英特尔满满的诚意。

“英特尔的企业文化,体现在必须有原创意识,前瞻意识,试错精神,要敢于引领,敢于冒险,迅速迭代,而不是跟进。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是围绕这样的精神,以创新思维、创新文化、产业链拉动开展深度合作,在全世界和中国的过去30多年一路走来,我们还会按照这个方式合作走得更远,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杨旭表示。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