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索尼不放弃手机 是日本制造最后的倔强

2019-08-08 14:05
歪道道
关注

日本制造预支的“遗产”

2013年,美国著名经济杂志《福布斯》刊登了前编辑Eamonn Fingleton所写的《日本失去了20年的说法是个大骗局》一文,这篇文章颠覆了主流舆论对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定论,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

按照Eamonn的说法,正是在“失去二十年”间,日本成为拥有海外净资产最多的国家,而海外资产创造的净收入并没有包括在日本的GDP数据中。据统计,2001年日本持有的海外净资产是179万亿日元,2015年则达到339万亿日元,比2001年增长了90%。

索尼不放弃手机,是日本制造最后的倔强

海外净资产的高速增长源自日本制造的产业转移。上世纪80年代,受国内生产的高成本影响,日本一些大型制造业将部分生产环节移至国低成本地区生产;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国家挤压了日本的出口市场,日本遂进行了第二次产业战略转移。

正如上图所示,在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经济长期停滞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的海外生产比率持续攀升。

更关键的是,他还指出,实际上日本的创新方向正避开终端市场竞争激烈的“红海”,而转向不断扩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蓝海”。事实也是如此,日本制造依然在全球产业链上游的材料、零部件、装备制造等核心技术上保持优势。

不过,这终究只是日本制造费尽心机得以保留下的遗产。一方面,日本在电子消费零部件上的利润,终究比不过整机制造与销售所得的利润。而且即使日本制造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得以立足,也换不回品牌的重新逆袭。就像夏普,夏普手机曾试图借助全面屏的热潮重返我国市场,可昙花一现过后依旧泯然众人。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夏普已经被打上了“失败”的标签,无论屏幕制造技术有多强。所以说,日本制造从技术向品牌转型的路径基本被堵死。

另一方面,日本制造“化整为零”,掌控电子消费的产业链,固然是全球化浪潮中新的生存形式,可其技术优势正在被削弱。一旦他们在图像传感器、存储、微处理器等技术供应上的话语权被取代,也就意味着日本制造将再无退路。尤其是我国近来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和热情,或许会成为日本最大的劲敌。

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市场不看重日本制造企业的原因,他们纵然赚得盆满钵满,也缺乏长期的乐观前景。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远不只是经济发展停滞。池田信夫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描写“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社会现状时,他引用村上龙的名言:这个国家什么都有。要什么东西就有什么东西,唯独没有希望。

平井一夫也经历过日本制造从繁荣到低谷的迷茫时期,所以,他对索尼手机抱有更大的遗憾。只是,索尼有幸复苏,而日本制造连日本人都不相信希望。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