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IoT市场赛点已至:要么全能,要么出局

2019-09-26 10:08
来源: 亿欧网

吃透产业链,硬核玩家的全能化尝试

家电巨头们在智能家居领域角逐博弈数年之后,至今仍然未能在IoT标准上达成统一,于是通过全品类拓展和全产业链条布局,基于自身标准建立IoT生态成了无奈且必然的选择。在技术积累和硬件研发制造能力上占据优势的“硬核玩家”们纷纷通过软硬件协同展开“全能化”尝试。

以三星为例,2014年谷歌斥巨资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之后,三星随后收购了智能家居开放平台SmartThings,以解决智能家居产品中网络标准不兼容的问题。2016年,三星又收购了人工智能助手公司Viv Labs,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人工智能语音系统Bixby,随后将其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等产品中,以软硬件的协同来加强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体验。

家电巨头海尔同样在智能家居领域展开了全面布局。2016年海尔发布智慧家庭生态操作系统——海尔UHomeOS,2018年AWE上,海尔U+发布了首个智慧家庭语音助手——小优管家。2019年AWE期间海尔发布了海尔品智+、卡萨帝指挥家、统帅L.TWO等三大品牌智慧套系及产品,实现语音交互、主动服务、场景定制等全屋互联互通。不难发现,硬件能力突出的海尔一直在不断加强自身在软件领域的不足,尝试走向“全能化”。

另一家电巨头TCL,也是全球少有的具备全品类终端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与其他家电企业相比,TCL在智能家居核心硬件上具备明显优势。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TCL电视全球出货量超越LG位居第二,2019年3月,TCL电视在美国市场销量首次超越三星,跃居第一。空调品类2018年销量则突破1000万台,其冰箱、洗衣机品类2018年则在中国区增幅皆位居第一。品牌的全球化布局使得TCL在IoT市场占据了较大的用户规模优势。

但TCL在IoT市场显然有着更大的野心,这一方面可以从TCL智能终端业务的独立可以窥见一斑,另一方面从其制定的全场景AI×IoT战略也能够看出TCL对IoT产业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王成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融合”一词,在我看来TCL正试图通过推动AI、5G、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的融合,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全场景的智能家居体验。

严格来说,在IoT市场真正的“全能型选手”尚未出现,不论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还是家电企业,都各有优势又各有短板,但三星、海尔、TCL这样的“硬核玩家”通过全能化的尝试,在IoT市场正展示出更大优势。

赛点已至:要么全能,要么出局

进入2019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在IoT产业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加速迹象。雄心勃勃的TCL为自己定下了五年实现营收2000亿的目标,承诺不做家电产品的华为也宣称:“未来三年,中国1/3 IoT设备将支持华为HiLink标准。”一系列迹象说明,IoT市场的赛点已至。

家装和家电消费市场正呈现出全新的消费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整套解决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智能家居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海尔、小米等企业近两年开始不遗余力推动智能家居整套定制方案的原因所在。消费趋势变化,意味着拥有全品类制造能力的品牌将逐步挤压仅具备单品或单一场景产品制造能力品牌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对于“全能型选手”来说,由于在智能家居核心产品上优势明显,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由此带来的“果子效应”开始显现。如果从一棵树上摘下的一颗果子是甜的,那么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这棵树上的其他果子也是甜的。这一点在全球化品牌较为成功的TCL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由于其电视产品在全球市场形成了较高的品牌认可度,旗下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销量增速也很明显。

任何行业在走向成熟之后,都会出现向头部品牌集中的现象,IoT产业也不例外。在这条愈发拥挤的赛道上,“全能型玩家”已经开始冲刺,留给“偏科型选手”的时间不多了。“要么全能,要么出局”,已经成为IoT市场的残酷法则。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