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库克的第十年,会把苹果带往何处?

2021-09-22 08:36
我的极刻
关注

一年一度的“科技界春晚”终于来了,它带着iPhone 13系列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然而,在许多“大V”们眼中,iPhone 13的更新幅度乏善可陈:除了刘海更小、摄像头斜置、支持高刷之外,似乎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新性能了。

回顾这几年的iPhone新机发布,几乎每一代都会受到不少相关人士的批评,而“苹果不再有创新”的话题更是年年都被拎出来反复鞭打。

那么问题就来了,苹果是否真的已经不会创新,而在库克入主十年以后,苹果又将走向何方呢?

iPhone 13,是真香还是挤牙膏?

如果我们熟悉大V们的套路就会发现,至少在这几年,在他们口中苹果是年年“苹郎才尽”、没有创新,大有当年媒体们批评“周郎才尽”之势。

但正如年年被“周郎才尽”的周杰伦依然是华语乐坛的标杆一样,每年发布会后总被批评为“没有创新”的苹果至今依然是手机行业的标志性产品。

好在真正的手机行业从业者依然有着清醒的大脑。正如荣耀CEO赵明在微博上对iPhone 13发布会作出的评价:“苹果是强大而令人尊敬的对手”。

▲ 当然,也不忘为自家品牌打广告就是了

那么,iPhone 13到底是不是“十三香”呢?我们可以从软硬件技术上获得答案。

一个例子,就是大家所吐槽的刘海问题。自从iPhone X推出以来,iPhone何时可以取消刘海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从去年开始,iPhone 13会不会用打孔屏、有没有屏下Face ID之类的话题就甚嚣尘上。

▲ 很抱歉,又让你们失望了

安卓手机早就用上水滴屏、挖孔屏,甚至用上了屏下摄像头方案时,iPhone 13依然故我地用着刘海屏,仅有的不同是刘海面积稍小了一些。

但这并不是苹果无力创新的证据。在iPhone的刘海中除了摄像头之外,还集成了距离感应器、环境光传感器、点阵投影器等多个重要的传感器,它们共同造就了不少iPhone上独特的功能体验,例如Memoji和Face ID。

▲ iPhone X发布会上介绍了刘海中的元器件

以Face ID为例。相比目前安卓手机常见的人脸识别方案,iPhone采用的3D结构光方案在安全性上要更加可靠,原因就藏在它的原理中。

3D结构光方案,是通过点阵投影器将无数红外线发射到用户面部进行扫描,来构建用户面部的3D模型。这样就让Face ID相比其他一些人脸识别方案有更高的安全性。而这就足以使iPhone难以彻底取消刘海。

▲ 药丸屏和奥利奥,是华为Mate40 Pro的标志

与iPhone境况相似的,还有华为Mate40 Pro。同样是全面屏探索先驱的华为为了实现支付级别人脸识别,在前置摄像头旁增加了一颗TOF传感器。这也就让华为Mate40 Pro告别了挖孔屏,变成 “丑丑”的药丸屏。

那么,能不能把Face ID放到屏下呢?从目前泄漏的消息来看,要实现这一点苹果还有不少的路要走,甚至小黑觉得,到iPhone 14上我们依然不能看到挖孔屏的出现。

▲ 更别提现在还不能当真的屏下摄像头了

因此,刘海屏绝不是iPhone 13不香的理由。

除此之外,iPhone 13还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提升或增加了续航、图像传感器尺寸(传说中的底大一级压死人)、微距摄影、传感器防抖技术等。

当然,上面这些升级或许还不够香,但对专业用户来说,新增的电影效果模式让iPhone 13系列几乎成为拍摄Vlog乃至短视频的必备神器——这或许是iPhone 13最被人低估的一个更新了。想象一下在抖音上也能看到专业的焦点转换手法,那种感觉一定无与伦比。

所以,对一般消费者来说,iPhone 13或许没有那么香,但对视频创作爱好者来说,只用一个字就能表达他们的感受:买!

iPhone的过去十年,是真的在固步自封吗?

固然iPhone 13的升级幅度相对“小”一些,但不论在用户心中还是在业内人士看来,iPhone依然是综合体验最好的手机——即便把遭遇禁令之前的华为拿出来对比也是如此。

不过老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苹果能够招致如此之多的非议,除了它是手机领域的“出头鸟”之外,另外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iPhone确实没有了过去那样的惊人之作。

有大V整理了过去几年iPhone跟进的安卓手机功能。除了我们熟知的大屏手机和全面屏之外,大电池、双摄乃至三摄和NFC都被列入其中。

▲ 华为Mate20率先用上了三摄

于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又被提了出来:苹果已经不再是创新的领导者,他已经变成创新的追随者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关于这一点,就是手机形态的进化瓶颈。苹果是创新的领导者这一概念,往往都是用来赞扬乔布斯时代那改变手机行业形态的iPhone的。

▲ 改变了手机行业的iPhone

自从iPhone横空出世以来,原本多样化的手机设计逐渐统一,甚至到了“乏味”的程度,这一状况至今仍在继续。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