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电易:从中美贸易战,反思中国半导体存在的痛点
这次中美贸易战的矛盾激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存在的诸多不足,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找出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地去解决问题,才能让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壮大起来。
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扩大
芯片在中美贸易战中地位凸显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但长期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在强大的芯片进口需求中,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芯片进口国。商务部2017 年5 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的15% 的集成电路都销往中国。
中国早已是美国芯片厂商的重要市场。早在2010 年,高通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比重就达到29%,超越韩国成为其最大市场。另一家存储芯片巨头美光,2017 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达104 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占据总营收的40%以上。
全球芯片业格局目前十分稳固。以存储芯片为例,目前全球2 大主流记忆体DRAM 和NAND Flash 已经形成相对垄断格局。2017 年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3 家共计占95% 的DRAM 市场,而NAND Flash 市场则被三星、东芝、西部资料、美光、SK 海力士和英特尔6 家瓜分。
内忧外患夹击
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长期处于中低端领域。目前中国能自主制造类比、分离等低端芯片,但逻辑、存储等高端芯片目前都无法自给。此外,紫光展锐、华为海思等企业还能够生产手机所用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但海思和展讯2017 年第3 季分别占据8% 和5% 的市场份额。据了解,海思的麒麟芯片都用于华为自身,外部还没有采用。
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也较为弱势。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众多环节中,中国企业仅在较为低端的封测领域处于第一梯队。
外患的同时还有内忧。中国芯片企业的本土战场,已有许多国际芯片巨头前来建厂,抢夺市场份额。最新的建厂消息来自韩国三星。3 月28 日,三星在陕西西安的半导体工厂二期宣布投建。该厂一期的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00 亿美元,目前已经有生产线全线运行。而二期生产线投资规模在70 亿美元左右。
自给自足迫在眉睫
在具有针对性的美国贸易战开打之际,中国提升芯片自给自足程度已经迫在眉睫,国家高层已经高度重视。在资金方面,2014 年中国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来扶持芯片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投资资金一期超过1387 亿元。2018 年1 月,消息指该基金的第二期募资也已经启动,预计规模达到2000 亿元。
中国企业还试图采取走出去并购的模式。紫光集团曾在国内外的芯片领域掀起一连串并购。2016 年,在紫光集团曾试图以240 亿元入股西部资料最终流产后,双方在当年9 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其中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持股51%。2015 年,紫光集团还传出试图以230 亿美元收购美光,但也因国家安全问题最终落空。
对中国芯片产业来说,制造是未来相对能够快速突破的一个环节。中国大陆12 英吋的芯片生产线在加速建设,目前在建或者准备建设的有20 多条。芯电易预计2020 年左右,国内芯片企业在制造环节会实现比较快的发展。
中国芯片企业纷纷投入重金。在存储芯片领域,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投资240亿美元的3D NAND Flash生产线、福建晋华首期投资370亿元的DRAM利基型芯片生产线,以及合肥长鑫总投资494亿元的DRAM生产线,此前都预计在2018年投产。
国内芯片无法摆脱进口依赖,源于技术很难超越。国外芯片巨头的技术积累了几十年,中国企业还有漫长一段路。另一方面,美国有自己的产业保护,不希望中国太快超越。
中国芯片企业在技术方面整体来说相对落后。此外,一些芯片巨头的技术基础非常雄厚,一些智慧财产权无法避开。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慧的爆发,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等国内AI 芯片领域的初创企业纷纷拿到融资。芯电易认为,针对定制化的芯片改造,有利于国内芯片企业提前占领特色领域。
虽然中国在AI 芯片领域相对走在前列,但是这种爆发源于下游应用的带动。如果应用没有起来,还是会影响到整个市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