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专访神工股份董事长潘连胜:芯片国产补短板 晶圆良率是关键

2020-06-10 14:50
亿欧网
关注

晶圆国产 矢志不渝

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神工股份已经发展为细分领域龙头,营收过亿,在全球刻蚀用单晶硅市场占据13%-15%的份额。科创板上市募资8.67亿后,已经具备8英寸和12英寸晶圆技术储备的神工股份,终于等来了资本的东风。

“在日本我一直在做8/12英寸的晶圆,那才是我的老本行。刻蚀用单晶硅只能算‘副业’,现在算是‘回归’了。”潘博士感叹道。

目前,90%的单晶硅生长由“直拉法”实现。其原理是在高纯度石英坩埚中将多晶硅熔化,由籽晶为引子接触熔体,随后缓慢旋转上升,让硅原子在固液共存的表面重新排列,经过转肩、等径生长、收尾等过程,形成单晶硅。整个过程的难度在于热场温度以及拉晶的速度等参数设置,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神工股份近年来在刻蚀用单晶硅领域积累了大量工艺经验,转化到晶圆生产可谓水到渠成。

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晶圆用单晶硅”和“刻蚀用单晶硅”具有很多共性。晶体拉制过程中,高纯度多晶硅在石英坩埚内被加热。因为热源在坩埚外部,对坩埚内部热场温度控制的要求很高,只有温度均匀,硅原子才能很好地在固液共存的界面重新整齐排列。

神工股份已有的“固液共存界面控制技术”和“热场尺寸优化工艺”等技术,都可迁移和运用到芯片用单晶硅的制造中。只不过在晶体生长的具体参数上,相比从前对“超大直径”的追求,现在要向“低缺陷”方向调整。

“直拉法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之后的进步都只能算‘improvement(改良)’,谈不上‘innovation(创新)’。”潘博士告诉亿欧科创,“做到低缺陷和高良率,是完成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机结合反复试错积累,不是单靠投入大量资金就能速成的。”

神工股份的晶圆项目投资,可以用“步步为营”来形容。

“神工股份不会强调一次性高投入,而是按照实际需要逐步投入和扩产,把投资者的钱用在刀刃上。2019年,神工股份主要解决晶体缺陷的问题。2020年则聚焦于后续加工环节,关注抛光的平整性、异物清洗的洁净度等等。”潘博士表示。

潘博士再次强调:“难点不是拉出单晶硅,而是提升良率。”

在他看来,神工股份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8英寸晶圆做起,循序渐进,更能够保证高良率。神工股份的技术人员需要摸索工艺路线,通过重复性实验和精细化品质管控措施提升成品率,争取年内将产能提升到8,000片/月的规模,让晶圆项目能够盈利,能够“自我供血”。

那么,一旦8英寸晶圆产能得以释放,其市场空间如何?

尽管近年来12英寸晶圆的占比逐年提高,但是8英寸晶圆出货面积也在逐年提升,以面积计算仍将维持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根据胜高和SEMI的统计,2017年全球8英寸和12英寸晶圆的出货量分别为530万片/月和550万片/月,到2020年需求量将分别为630万片/月和620万片/月。

按照目前8英寸晶圆国产占比不足20%换算,仅国产替代的缺口就十分可观。神工股份8英寸晶圆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能可以达到180万片8英寸抛光片和36万片陪片。

近两年,由于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期,2019年和2020年初神工股份的业绩出现一定波折。但随着新基建的开展和5G换机潮的来临,下游需求已经出现了增长趋势,而这种增长也将逐步传导至中上游的设备和材料行业。作为国内少数拥有8/12英寸晶圆研发、生产和销售全流程顶尖经验的专家,潘博士带领神工股份以“高良率”为目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有望尽快解决大尺寸晶圆的盈利难题,从而在晶圆国产替代的进程中实现稳步增长。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