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8.1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火热报名中>>
海澜之家成立半导体设备新公司?仅是一场“乌龙”
除了家电企业,最受关注的跨界造芯企业可能要数特斯拉了,虽然它的核心业务是电动车,但其“造芯”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服务自己的电动车业务。如果只是单纯做电动车,那么特斯拉完全可以忽略自主造芯的事情,但偏偏特斯拉看上了汽车上的自动驾驶功能,在支持自动驾驶的所有技术中,AI芯片成为了重中之重。AI芯片就如同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通过对汽车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做出决策,保障乘车人和车外环境中的行人的安全。特斯拉研究自动驾驶也有好些年了,不过之前一直选择和英伟达合作,而近些年双方的合作看似紧密实则“若即若离”。再看看特斯拉近段时间来,又是“发射火箭”又是“脑机接口”,选择自己造AI芯片,也不让人感到意外。
芯片作为这么多年来科技产业的核心产物,并不是谁想造就能造的。哪怕是家电企业、汽车企业,也只能从自己擅长的产品选择专用芯片进行研发布局。
真正想要造好芯片,不论是芯片设计、晶片制作、封装测试还是最终的市场应用,各个环节缺一不可,看似简单的流程,里面还蕴含着无比复杂的工艺技术。就拿制造环节来说,芯片工厂里还分布着切片、焊线、模压、印字、电镀/植球、测试的机器设备,每台设备价值不菲,每一次芯片工艺或者制程更新,都要求整条产品线彻底更新,只要有一个环节对不上,就会导致芯片良品率达不到要求,严重的甚至需要停机溯源。
从整个芯片生产制造流程来看,研发周期长,烧钱速度快,光有钱不行,还得有耐心。跟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不一样,发现一个bug可以进行快速验证和修改调试,下一个版本更新上就能够修复问题。芯片上就不行,昂贵的试错成本对芯片从设计之初到最终流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目前在针对单一功能的专用芯片上发展的还不错,但十几年来在通用计算机芯片上投入了这么多资金却还是没有能成熟量产的原因。
最后一点,是技术研发人员的要求,这是国内一直以来教育方面所欠缺的,所以中国很多芯片开发都是因为没有经验而失败,而引进海外技术人员又容易受到欧美日大企业的限制,在很多芯片的关键技术上,华人根本无法接触。
总而言之,当前的大环境鼓励科技企业积极布局芯片相关产业,但并不意味着莽起劲往里冲,前不久“武汉弘芯”的事情告诫人们“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若是没有一身过硬的本事,冒然冲入芯片战场,最后也只落得失败的下场。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5-17日立即预约>> 【线下巡回】2025年STM32峰会
-
即日-5.15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安森美Hyperlux™ ID系列引领iToF技术革新
-
5月15日立即下载>> 【白皮书】精确和高效地表征3000V/20A功率器件应用指南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