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科技为什么必须自研芯片?
撰文 | 冷泽林 编辑 | 王 潘
7月13日,华米科技在合肥举行Next Beat 2021大会,会上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先后发布了新一代自研可穿戴芯片——黄山2S、自研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PumpBeat血压引擎,甚至还发布了一款将价格打入百万元量级的小型MRI核磁共振设备。
自2015年华米发布自有品牌Amazfit后,高端化以及自主化便成为华米追逐的目标。其后相继发布自研芯片黄山一号和黄山二号,到如今的第三代,华米希望用高额的研发投入来换取品牌的高毛利,再将利润用于研发,以此形成“滚雪球”式增长。
不知是否是手环太过于成功,此前一提起华米,大部分人仍是认为和小米分不开。因为企业营收结构单一,往往经营风险也大,小米既是华米迅速崛起的推手,也是华米冲破天花板站上更高台阶需要弱化的对象。
当然这并非两家公司关系不好,恰恰相反二者的合作一直很顺畅,只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自身业务多元化,从而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资本市场亦有类似预期。这与小米需要在手机业务之外开拓生态链、电商甚至是造车业务的逻辑是一样的。
作为华米的合作公司,小米也拥有自己甩不掉的标签——性价比。雷军在去年底曾说道“干了十年,小米还被认为是中低端产品,我挺郁闷的”。
对应高性价比的同时,低毛利自然就是小米及生态链企业面临的问题。
在小米上百家生态链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安于现状,靠小米输血当着自己的“土老板”;又有一部分企业居安思危,尝试自我造血,做着难而正确的事。
显然,黄汪属于后者。
自研难
华米在2018年的招股书中显示,在2015年、2016年全年以及2017年前9个月中,小米可穿戴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华米收入的97.1%、92.1%和82.4%。
也就是说,华米的业务结构一年比一年健康,只不过仍处于早期发展水平,到2017年第三季度自身业务贡献占比不足20%。在27条工商风险提醒中,有9条与小米有关,占据三分之一。
不难看出,小米对于华米的整体运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此时发展了两年的自主品牌由于出货量不大,对于营收的贡献也只是杯水车薪。
“拥有一个上市公司的平台和资源,不是成功的终点,而是新事物创造的开始。”2020年生日那晚黄汪在个人公众号上写下这段话。
显然,上市只是一个开始,拿到更多资金的华米第一件事就是扩大研发投入。
2018年第四季度,上市后的华米在研发投入有较大提升,环比增长141%,在2019年第三季度首次破亿,此后每个季度研发投入都保持在亿元以上。
这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正是对应着黄山1号和黄山2号自研芯片的出现。
自研芯片难吗?难。芯片产业通常分为四个环节,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其中设计与制造是芯片诞生的主要环节。大多数人都知道国内制造环节薄弱,没有光刻机就难以造出更小制程的芯片,但没有设计制造更无从谈起,而芯片设计也并非易事。
海思创立于2004年,八年后华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处理器K3V2才诞生,该款处理器采用ARM四核架构、40nm工艺,支持安卓系统,不过由于研发时间长,比同时期高通、三星处理器落后一代。功耗高、性能低,使得当年采用K3V2的华为D1、D2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直到2014年麒麟920以及升级版麒麟925的诞生,华为手机才走向转折点。
也就是说华为芯片研发至少用了10年时间才开始慢慢走上正轨。
除了时间,资金的投入也不能小觑。据悉,华为对海思投入每年数十亿,在走过了七个年头后才开始盈利。
但华为的底气来自于营收结构的多元化,根据2020年财报显示,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约为54.2%,即使消费者业务完全关停,企业业务及运营商业务营收也超4000亿,足以秒杀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
相反,成立短短7年时间的华米科技,无论从时间还是资金体量上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即使面对的是研发门槛低于手机芯片的智能穿戴芯片。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华米上市前仅有两轮融资,分别为A轮数千万人民币、B轮3500万美元。除此以外,由于低毛利,华米在2015年-2017年主营业务盈利状况也并不理想,净收入分别为-3785万元、2395万元、1.68亿元。
而黄山一号芯片从2015年立项,耗时三年成功流片,其中资金压力可想而知。不同于市面上基于ARM架构,黄山一号基于RISC-V指令集开发。
众所周知,当下两大主流芯片架构分别是X86和ARM,是PC与移动端芯片的主要架构,分别占据着CISC(复杂指令集)和RISC(精简指令集)90%的市场份额。
华为麒麟、高通骁龙、苹果A系列芯片都是在ARM架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此前ARM公司停止与华为及海思合作,也就直接导致麒麟芯片无法继续设计。
RISC-V指令集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有着开源、轻量化的特点,更适用于像可穿戴这样的物联网轻终端。
根据华米科技联合创始人、硬件技术副总裁及CMT成员赵亚军介绍,新一代黄山芯片基于双核RISC-V架构开发;相比黄山2号,运行功耗降低56%,运算能力提升18%。
同时RISC-V基金会于2020年从美国迁至瑞士,据首席执行官Calista Redmond的说法,这是确保美国之外的大学、政府及公司不受政治影响使用开源的RISC-V。这进一步减小了被“卡脖子”的风险。
和黄山芯片持续迭代的同时,自有品牌开始逐渐走向市场,近三年小米销售占比逐渐降至70%以下。
在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财报中,小米产品出货量分别下降了14.5%、34.3%,与此同时华米自主产品出货量分别上升31.3%、111.1%。其中,华米自有品牌产品在今年一季度全球销量超过165万,同比增长68.8%,排名冲入前四。当然,小米产品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下降,也和产品换代有关,但华米自有品牌的上升势头有目共睹。
但要保持这种增长,持续研发仍是必不可少。
黄汪在Next Beat 2021大会上透露,过去三年华米科技平均每年研发投入达到4.1亿元,到2020年研发投入更是高达5.38亿元。对于一家低毛利、每个季度都需要递交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讲,这样的投入面临很大压力。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6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