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复盘手机三雄:苹果、小米、华为,为何5G最后留下的是华为?

2019-07-29 09:22
智能相对论
关注

4、打得过流氓 斗得过同行

而大厂的奇迹一直在继续。

从跟上市场节奏到引导市场节奏,华为用了四年。这可能是华为做得最有意思的偏门业务(相对通信而言),手机在通信以内,玩法却完全是通信以外。

华为很神奇地把面向行业用户的技术与面向消费者业务的手机对接起来了。而想邯郸学步的友商忽略了几个事实:1、华为的基础研究有了起色,尤其芯片经过迭代已经堪用。2、华为当时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882亿元,实力强悍。3、华为在硬件上和软件上都有准备,比如麒麟CPU总是在通信模式上比对手规格高——这成了它快的基础和底气。

渐渐地通过快充、莱卡双摄、广角镜头引入,市场热点也被引爆。华为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从学习别人到被别人学习。最近外媒挪揄苹果,说其有些设计抄袭了华为。华为也激进多了,“未来在哪里”又成为领先后的哲学问题。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5G和折叠屏是新的市场爆点。5G将改变数据交换和沟通的方式而折叠屏讲改变手机的形态。

苹果在这两件大事上都没领先机会,于是在宣传和市场上把自己当作了鸵鸟。而且,手机发展到目前,还能有多少爆炸性的应用会被催生还很难说,IoT、AI热度似乎又是一阵一阵的如风如雾,苹果决然转向服务。

另外智能驾驶、高精地图、AR应用将会随着5G爆发,5G将会让现实世界与虚拟信息世界的边界逐渐融合。因而苹果转向服务有其深意,不得不说,它开始放弃作为彻底创新者的引导者这个沉重的桂冠,接受自己的力所不能。

市场对此接受得更早一些。苹果在2015年达到巅峰后,其销量掉头转下,走向已经被决定,它开始有让贤的动力。注意,这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

如果说智能手机行业在2015年以前属于苹果,那么在2015年以后,就属于华为。在某种程度上,苹果放弃了挣扎,默认事实。比如在微创新方面其实已经落后,国内群魔乱舞式的创新已经有乱拳打死师傅的能力。

回溯到2015年,这一年,华为手机的销量突破一亿台,是国内第一个达到这个销量的手机厂商。而苹果借iPhone 6S达到其巅峰状态,销量超过2.3亿台。但随后爆出明星iCloud照片泄漏、电池事件、恶意降频事件,影响了苹果继续拔高。

华为力战,苹果诈取。一上一下,高下已分。

摸准市场脉络的华为有了清晰的路线,继续试探高端,不断迭代升级。同时中低端继续死磕对手,这一年让小米苦不堪言。

华为通过高低搭配,维持高速成长,华为也成为主要手机大厂中成长最快的。

小米的弊端开始显现。过分强调性价比挤占了自己的空间,而产品序列集中在很窄的区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尤其是讲究性价比很能往高端进军。这成为它的死穴:当年求着买小米的青年已经长大,他们在小米的产品序列里找不到趁手的机器,小米为它人作嫁衣裳。

小米在2016年暴跌就有这样的因素,因而在后续的市场活动和产品设计里开始了走高端的征程。但远没华为那么容易。市场里有个规律,高端锚定价格,入门锚定市场。有了高端价格锚定,相同配置的手机在不同品牌里价格会有很大的差异,高出来的溢价即是利润来源也是产品信用的实物表现。这个套路苹果最熟悉,现在华为也上道了。

这一年华为自己的海思SoC终于堪用,P8在经过P6和P7的锤炼之后,已经站在中高端领域。而由杨柘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开始发威,华为打了个错位竞争,把被网络和现实忽视的中年文青当作主攻对象。从P7的君子如兰、P8的似水流年到Mate7的爵士人生,华为成功塑造了高端形象。其中Mate7更是成为华为上探高端市场的一个关键转折,将华为品牌和国产形象推到从未触及过的高度。国产手机的价格提升了一个维度,弥补3000到5000元之间的空白。

此后,华为手机一路高歌,到保时捷定制版一机难求,价格超过万元。当然特例不能当作常规,但Mate X在售价上将创造历史,华为高端路线站住了脚。

根据国内研究机构第一手机界研究院今年5月的报告,一季度,华为国内高端手机以46%的份额领先苹果4个百分点。而在全球市场也占据16%的份额,并在持续增长中。全球市场上苹果依然以47%占有率雄踞第一。

而市场由iPhone转投华为手机的用户从之前的12.6%增加到了16%,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同时,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指出,之前三星的高端用户基本都转向了华为。

华为斗得过同行还得打得过流氓。我想收集华为手机领域的专利官司信息,结果除了高通有意与华为在专利上互有往来外,华为在专利官司上基本没有输过(可能信息不全)。只被Unwired Planet International告赢了,支付专利费。

而与苹果和解的高通也将矛头对准了华为。据悉,因为华为高通有很多交叉专利,最终的和解费用大约会在5亿美元左右。

另外,在产品层面,华为也渡过了ufs和emmc混用的危机,以及疏油层的危机。

华为在手机领域也是几番恶斗,脱胎换骨。

5、战斗力就是生命力

套用一句话:华为是一个神奇的企业。这不是恭维,而是事实。

“它更像一个战斗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公司。”

比如华为喜欢挑战自己:其选择切入的行业基本都已成熟,而且高手环伺,甚至排兵布阵还优于华为。外人观之如飞蛾扑火,花样作死;华为却乐在其中,野蛮生长。“智能相对论”举例,它在通信市场斗诺基亚、阿尔卡特、爱立信,在3G时代又枪挑北电、朗讯,这其中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而这二十年,它们合并的合并,卖身的卖身,留下来的还需要政府的保护措施才有安全感。华为却已成长为通信行业第一大厂。

其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华为选择最难最远的路—90年代初就开始投入芯片设计。并在时机成熟后,于2004年成立了海思。

海思基本是精神上放养,资源上圈养,市场上当狼放。先杀入监控、机顶盒等市场,并伺机壮大。每年的研发投入要占华为总研发投入的1/3左右,连续七年亏损也在所不惜。到2011年盈利之后才开始输出手机、基带芯片。可以认为海思用亏损的7年练手,并形成设计体系,等有机会设计复杂芯片的时候已经游刃有余了。

第三,敢于向自己开刀。在还没成长成巨人的时候已经未雨绸缪,找咨询企业花大价钱改造公司结构。设计先进的供应链体系、研发体系甚至财务体系。任正非号召全公司向最先进学习,却又因为超前押宝WCDMA导致华为的冬天,四面出击海外才度过难关。

一直到现在,它还是战斗状态,未曾停息。余承东2019年曾经宣布消费业务5年之内要增长三倍,做到1500亿美元的规模。复盘过去几年的业绩和成长率,华为要更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同样意味着未来手机厂过招,招招会见血。按照这个胃口,还会吃掉几个手机厂才行。届时,不敢想象,或许会创造历史,或许也会目标太大被反噬。

华为已经成了现象级的企业,一手对接消费用户,一手对接行业和运营商,既做工程创新又做基础研发,是工程商人也是基础科学家。

它在国内能战,在海外能斗,产品早已摆脱中国造的桎梏,已经有国际范。在产品上,有料;在策略上,有胆;在软件上,用心。

舍得花钱研发也舍得高薪留人,在专利战场上不落下风;面对极限施压也能气定神闲,高速发展不拖泥带水。

如今的手机江湖,在华为的搅动下,已经是两重天地。一边如火如荼,一边风平浪静,像一桌火锅的两面。不同的是,华为还在加料,还在加火,攻击力绵绵不绝,面对如此沸腾的“汤底”,还能继续跟上的不多了。而处在赛场的中央,与华为成为对手,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文|ihahe

来源|智能相对论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